历史文化遗产是先民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的反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文化遗产,从中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史,是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基础。因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已经上升为关系到中华文明延续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非常注重公众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普及宣传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人文学院党委考古系教工党支部已连续五年成功组织了【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
2024年,我们在国科大校内开展了 “春生百谷,且惜春光”主题活动、“国际博物馆日”展示活动、“文化遗产日”公益活动、“明月寄暗香,灯彩映秋妍”2024中秋游园会、国际考古日主题活动等多项宣传活动,给师生们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除此之外,我项目带领师生走出校园,走进中国古动物馆、“非遗润童心”走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我校“春分工程”共同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北京市海淀区锦秋学校、北京市蒲公英中学等5个中小学博物馆开展科技节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引导广大师生关注文化遗产工作,以此出发“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树立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信仰,增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活动报道:
讲座报道:
部分活动海报与照片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科学节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科学节
国科大第二届公众科学日
“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
“明月寄暗香,灯彩映秋妍”2024中秋游园会
国际考古日主题活动
部分讲座海报
参与人员反馈
杨益民(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系主任):
科技考古使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考古学和历史学问题,研究成果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通过谷雨计划面向全校同学们开展科技考古研究成果的科普,既可以普及理工科知识,也可以同时普及人文学科知识。今后建议加强和鼓励科技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工作,提高大众对前沿科学应用的认知,活化历史场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罗武干(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发起者):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文物考古工作在传承中华文明、教育人民群众、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有着深远作用。为响应党和政府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号召,提高国科大师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作为科学院为数不多的文化遗产研究单位,在国科大和人文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历任系主任的领导下,我系曾经连续开展了七次“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2007-2013年),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不仅给国科大师生传播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师生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自2020年获得学校资助以来,备受国科大校领导、宣传部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已连续4年成功组织了系列文化活动。在我系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品文物、过佳节’、‘公众考古’日、‘科技考古平实验平台’开放周等,全方位、多维度深入打造了国科大“文化遗产宣传”主题活动,建设成了国科大常态化的文化建设宣教活动,在校内外的知晓度和感染力大力提升。相关活动的开展在丰富国科大研究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国科大本科生带来了一场融挑战性、教育性、创意性及娱乐性为一体,且妙趣横生的文化之旅,助力提高未来科学家的人文素养,影响较大,意义深远。
韩宾(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副教授,【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负责人)
【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自开展活动以来,成为国科大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校园实践。通过开展文化遗产体验及科普活动,让在校学生近距离参与、体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对于学生构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尚雪(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副教授,【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负责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支柱,更是祖国的建设者、捍卫者、见证者。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国家才能有光明未来。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起传承中华优良传统的重任,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明至关重要。
【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自2020年获得学校资助以来,受到国科大校领导、宣传部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在校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师生的欢迎。在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来自考古系、科技史系以及古脊椎所的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展示才华,服务社会。在活动中,志愿者同学们为参与的同学老师耐心解释、说明、展示传统文化体验的内容。这些过程我都参与并仔细观察,经常感动于同学们的才华和青春热情中。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的项目支持,为同学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陈清乐(2021级硕士,2024级博士研究生,自2021年以来多次参与组织“谷雨计划”体验活动):
谷雨计划活动形式多样,通过线下体验活动、开办讲座等形式科普文化遗产知识。线下系列活动在科普专业知识的同时兼具趣味性。通过参与实验室开放、中秋文化体验等有趣的活动,我了解了许多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深刻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科普讲座让我对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科技手段的应用在考古研究中的必要性,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考古学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左添(2023级硕士研究生,自2023年以来多次参与组织“谷雨计划”体验活动):
自入学后我们23级硕士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结合考古学科特点,面向国科大校内并走进北京市几所小学,在不同时节举办了多次谷雨计划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增进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包括二十四节气、扎染、画扇、插花、香囊、版画等,并以亲身实践、宣传讲解、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将它们推广出去。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的知识技能有了很大增长,视野也更加开阔了,同时也提高了考古学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