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至2日,第八届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在国家植物园(南园)拉开帷幕。在这场以“嗨,科学!”为主题的年度科普嘉年华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的师生们带着精心设计的系列逻辑学科普游戏精彩亮相,将抽象的逻辑思维融入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成为科学节上备受瞩目的人气展台,吸引了大量市民特别是亲子家庭的热情参与。
科学节开幕现场
此次活动得到了人文学院的高度重视。人文学院张立英教授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带领学生团队策划并执行了展台活动。人文学院罗兴波教授、李大柱副教授也来到现场,与同学们并肩作战,一同向公众普及逻辑学知识,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对科学普及的热忱。
人文学院的展台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更获得了众多“大咖”的关注。在科学节开幕前,人文学院的展台便已“提前预热”——在与人民日报合作的直播探访活动中,人民日报主持人左潇、跨界名人莫慧兰以及知名科普博主“鬼谷”一行亲临现场。他们对将逻辑学知识游戏化的科普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并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了“逻辑门”游戏。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正局级)周德进研究员也来到人文学院展台,同样体验了“逻辑门”游戏,并对活动的设计和同学们的讲解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立英教授为人民日报直播团队讲解“逻辑门”游戏
借鉴了此前在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科学节的特点,人文学院师生团队带来了升级版的“逻辑大餐”。国科大人文学院逻辑学科普小分队积极创新科普形式,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科普小游戏,我们这次参展设计的项目有逻辑门、巴什博弈、逻辑门飞行棋、泥孩谜题、逻辑选牌游戏。
人文学院师生为科学节准备了丰富的“逻辑大餐”
其中,“逻辑门”游戏通过形象的“与门”“或门”“非门”道具,邀请玩家扮演“1”或“0”的角色,亲身“穿越”逻辑判断,直观感受逻辑算子的规则与魅力。“巴什博弈”则是一场经典的策略对决,两位玩家轮流取走石子,在简单的规则中蕴含着必胜策略的博弈论思想。“泥孩谜题”通过在参与者背后粘贴不同颜色的贴纸,引导大家在相互观察和等待中进行推理,生动展示了“公共知识”等动态认知问题。
逻辑门游戏进行中
巴什博弈进行中
全新设计的“逻辑门飞行棋”更是将传统游戏与逻辑推理相结合,为经典玩法注入了新的挑战和乐趣,在游戏中小朋友们对逻辑运算规则有了更为生动直观的理解,甚至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走到非门不得以后退,反而在加油站迅速通过后,向小朋友讲解了以退为进的道理。选牌游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逻辑学的肯定前件规则、否定后件规则、可检验性思维、最小证明的思维生动地呈现出来了,选牌游戏不仅烧脑锤炼思维,还传播了未成年人不许饮酒的理念,崇德向善,有益于礼乐教化,弘扬了正能量。
飞行棋游戏进行中
本次科普节活动还通过将一系列逻辑学相关的电子游戏,如《Prove You Can Win》《SOMETHING SOMETHING SOUP SOMETHING》《信任的进化》剪辑成科普视频,展示了游戏媒介与逻辑知识的魅力共振,吸引无数游人驻足流连。
科普视频讲解中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的展台始终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生动有趣的道具和志愿者们耐心通俗的讲解,让深奥的逻辑学变得可触摸、可体验、可讨论。“原来逻辑学可以这么有趣!”“哪里可以买到这些卡牌?”“这种游戏回家还能陪孩子玩!”现场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此次活动不仅让公众在游戏中领悟了逻辑学的奥秘,激发了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的好奇心,也生动践行了中国科学院“人民科学院”的宗旨,将“高大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科普实践。人文学院师生通过富于“人文”特色的科学普及,为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走进大众、服务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