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新书发布会及作者座谈会顺利召开

  • 人文学院
  • 创建时间: 2024-11-25

2024年11月23日,《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新书发布会及作者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报告厅举行。会议由《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副主编王大明主持,来自各学术机构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该精选文丛由《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胡志强担任丛书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自然辩证法通讯》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1978年经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担任第一任主编,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担任首任社长。该刊是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哲学、历史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综合性、理论性期刊,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曾被美国《科学》杂志誉为“声望卓著的学刊”,1979—1985年所刊发的文章曾被《波士顿科学哲学文库》选编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与哲学研究》一辑。

发布会上,《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胡志强致辞,介绍了此次《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以生物学哲学、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博物学史研究三大主题,精选了近十年间《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发表的优秀论文,策划编辑的三册丛书:《当代生物学中的哲学问题》《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与时代反思》《博物学史研究前沿》,分别由胡志强、李斌、柯遵科担任各分册主编。

《当代生物学中的哲学问题》主编胡志强介绍,本书聚焦于科学哲学中分支领域之一的生物学哲学。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分支学科如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出现新的理论演进,呈现出交叉融合态势。本书集中反映了国内科学哲学家在生物学哲学领域的研究状况,既与生物学研究紧密相关,又涉及基本和关键概念的哲学分析,深化了对一般科学哲学问题的理解。可唤起读者对生物学哲学的兴趣,也可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思想启发。

《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与时代反思》主编李斌介绍,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出发,梳理并整合人工智能在哲学基础问题、伦理规范理论、政治哲学以及社会运用方面的前沿理论和问题思考,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处之道,为我们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稳定、有序、和谐的发展提供更深入的理性思考。目前“人工智能”仍是社会主流话题,“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科学技术必将受到长期关注。本书具有科普和思想启发的作用,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可作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普读本。

《博物学史研究前沿》主编柯遵科介绍,本书精选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博物学史的前沿研究。在科学专业化之前,博物学和自然哲学作为两大主要板块,共同构成科学的基本内容。如今在博物学兴起的同时,博物学的历史研究也方兴未艾。各种各样关于博物学的历史叙事,既丰富多彩又引人入胜。本书旨在反映博物学史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并着重体现帝国主义、全球贸易、女性主义、图像传播、科学实践等视角和方法在博物学史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有助于读者了解博物学史研究的多重维度和发展动态。

在作者发言环节,部分文章被丛书收录的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陆俏颖认为《当代生物学中的哲学问题》是对研究当代生物学中的哲学问题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当代生物学与哲学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梳理。将主题相近的期刊论文汇编成册,为学界和同行们提供了一个共享信息的资源平台。她分享了自己被收录的三篇文章的写作心得,强调了学术共同体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对个人研究的助力,希望未来能加强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对话交流,继续探索生物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为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贡献更多的视角和思考。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胜辉表示,被收录的“自然选择、定律与模型——福多的‘先验论证’错在何处?”这篇文章的成功发表对博士刚毕业的自己起到了莫大的鼓励作用,他介绍了自己文章的研究内容,讨论了生物学哲学中的科学定律与科学模型。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程广云认为,人工智能哲学问题作为学术前沿问题,对其的思考应继续拓展下去,同时分享了他近年来对人工智能哲学的深入思考,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奇点”、图灵测试、人工智能的发展出路何在这三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王志强谈到,人工智能的兴起,尤其是在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颠覆传统的政治秩序,改变人类社会的资源分配方式。与此同时,他不赞同对人工智能发展过于乐观的观点。人文学科研究应该更关注现实的技术路径,而不是纯粹依赖科学式的想象或制造空洞的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李猛分享了自己的文章被收录至《博物学史研究前沿》的几点感受。他统计了数个重要的科技史期刊中博物学论文的数量,强调了《自然辩证法通讯》在推动博物学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提到了博物学史研究的兴起,特别是在国内的发展,介绍了自己对博物学研究的见解,表达了对未来中国博物学研究的期待。

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杨仕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子忠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各自被收录文章的主要论点,及对《自然辩证法通讯》和商务印书馆组织本次活动的感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谈到,自己很荣幸能够作为读者参与此次座谈会,他认为学习博物学史、博物文化史及相关理论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至关重要。《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发表了许多与博物学相关的学术论文,这对公众具有一定吸引力。研究博物学史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科学文化的认识,还能推动针对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工作,彰显出本套丛书的长远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陈涛、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董云峰、国家图书馆馆员李屹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彦雨、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利、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黄竞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吴羚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青年研究员杜新豪、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杨舒娅、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研究》编辑杨妍均、商务印书馆副编审熊姣分别作了发言。

《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副主编王大明作总结发言,宣布《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新书发布会及作者座谈会圆满结束。

(供稿:王静、唐桑圆;图片:齐晓研、张云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