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宣讲展示体验活动圆满举行

  • 图文/马丁、左添,审核/尚雪
  • 创建时间: 2024-05-22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3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为响应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以下简称博物馆日)宣传展示活动的号召,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以下简称考古系)于2024519日在玉泉路校区举办博物馆日主题活动,精彩纷呈的活动引来众多参与者。

在实验室开放活动中,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师生基于近期多项研究成果,向公众展示了植物遗存、岩画、贝壳画、有机残留物、早期藏纸、陶瓷、珠饰等科技考古研究对象。并在科技考古教学实验平台展示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等分析仪器。

早期藏纸制作工艺分析板块介绍了来自西藏桑耶寺的藏纸样品,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向大家揭露了该藏纸的年代、所用原料和施胶剂,诠释了该藏纸的制作工艺。观众纷纷提问藏纸最早起源何时?”“为什么用的是这种植物原料?”“是中原地区传过去的吗?。更有相关和纸研究者以及化学专业学生对该藏纸的研究方法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也让讲解者颇受启发。

贝壳画板块介绍了利用科技手段复原古代贝壳画的最新成果,还提供了实际操作绘制贝壳画的机会,这吸引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小学生们手中的画笔在贝壳上跳跃,绘出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学生更显沉稳,一笔一划间透露着青春的活力与对美的追求。大学生们则以成熟的手法和深邃的思考,将贝壳转化为一件件艺术品,充满创意与哲理。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都在绘制贝壳画的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农业考古板块展出了炭化、浸水及干燥三种不同条件下保留下来的植物遗存。海昏侯墓地下水位较高,植物遗存处于浸水环境,避免了与空气进一步接触而完好地保存下来。海昏侯墓发现随葬的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诸多植物遗存,为前来参观的观众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先民的农业活动与植物利用情况、丧葬制度,以及墓主人的饮食偏好。墓主人刘贺体内提取到的含有水稻和甜瓜籽等食物的胃食更是引得现场惊叹连连,让观众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植物考古学的魅力所在。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的点心、饺子与大麻纤维为观众展现了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先民食物结构和对植物的认识与利用情况。花样的点心、胡饼与馕更是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时期吐鲁番先民的艺术审美与生活情趣,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珠饰是构成考古学文化的基础元素,常作为奢侈品流通于贵族社会中,尤其进入铁器时代,玻璃珠成为贸易的主流。在泰国和我国新疆等地也有发现。印度-太平洋珠作为一种典型的贸易珠,自公元前4世纪出现后,在泰国、缅甸、越南及我国广西、广东、台湾等沿海地区都有发现。伴随两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在中原地区也有大量出土。有观众表示没想到小小的珠子能反映出来这么多事情,我还以为这些都是中国本土产的呢,原来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

考古人员在新疆小河墓地发现的几块淡黄色固体,它们散布在麻黄枝上,覆盖在墓主人的颈部周围。将这些块状物带回了实验室后,通过红外、有机元素和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我们惊喜地发现这居然是是古人制作的、约3600年前的奶酪。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奶酪实物。进一步研究分析后发现,古人先是用乳酸菌和酵母处理牛奶,制作成一种特殊的酸奶——“开菲尔,再将其处理成奶酪。观众表示:没想到我国先民原来不光有吃奶酪的习惯,而且还是更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的。”“如果我以后也想学习这方面的话,本科专业有没有什么限制呢?我对这个还是挺感兴趣的。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以分离并分析生成的裂解碎片,给出指纹,并解析分析物的结构。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文化遗产科学领域,涵盖现代艺术品中的合成聚合物以及文物微样品中的天然大分子,且无须对样品做预处理。这项技术属于微损分析,仅需样品量约30-100微克,适用于研究珍贵考古材料或历史文物。不少青少年观众对这一分析方法表达了浓厚兴趣,提出问题涵盖了各个装置、用具的功能与实验意义。他们十分积极地询问从实验细节到宏观服务场景的各个方面,并关注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是否产生损害。

三维视频显微镜通过控制光的相位差来实现对样品的高分辨成像。结合精确控制的机械运动系统和超景深拍摄特性,超景深显微镜可以通过连续拍摄、拼接融合的方式,对物体实现大范围高精度成像,即使是粗糙物体的表面,也可以合成全范围清晰合焦的照片,甚至能够在计算机中重构出物体的3D结构。科研人员可以在文物被发掘出的第一时间,对文物表面进行显微观察和三维建模,确定文物形貌特征,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细聚焦的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等多种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收集、放大、再成像以达到对物质微观形貌表征的目的。近些年,扫描电镜在考古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在考古系学生的讲解下,观众不仅了解了扫描电镜能谱仪的工作原理,还深入了解了其在铜器、陶器、玻璃以及木材等考古遗物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观众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不仅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也让他们对科技考古工作的认知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他们渴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进一步深入接触和了解科技考古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X射线荧光分析(XRF)是将X光管作为激发源照射样品,样品中的各元素被激发,并发射出特征能量的X荧光谱线。便携式XRF仪可以在现场快速、无损地测量青铜器、陶瓷、颜料等文物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活动当天现场演示铜器和瓷器样品的检测。有观众表示实验室开放日是一次非常精彩且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对科技考古的兴趣。有家长表示,带领孩子参观,孩子们可以通过观看和参与互动,直观地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了解科技考古的前沿成果,这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

本次活动除了精彩的实验室展示,还包含了有趣的文化遗产嘉年华体验活动,包括辨别五谷五月花令岩壁遗梦代面千颜百步穿杨乾坤一掷等六个项目,吸引了众多孩子们参与,活动现场人气爆棚,气氛热烈。

  辨别五谷项目为孩子们准备了常见粮食作物的现代种子、秧苗、古代炭化种子样品,教大家不同作物种子或秧苗的特征。并结合农业考古相关发现和成果,向孩子们科普不同作物的起源。孩子们都被种子样品所吸引,认识到不同作物之间的差异,认识粮食、珍惜粮食。

五月花令项目准备了芍药,睡莲,向日葵,绣球,唐菖蒲,大丽花等时令鲜花,并进行传统中式插花展示,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线上问答等环节,学习到了不同鲜花的特征、开放时间等知识。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进行石刻。岩壁遗梦项目则为孩子们准备了刮画纸和早期岩画的参考图案,孩子们在画图的同时,穿越古代,感受古人的生产方式、生活内容、精神世界,创造出灿烂多姿的岩画图像。

  代面千颜项目准备了空白面具、颜料、彩笔等工具,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脸谱文化以及绘制方法,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脸谱面具。活动吸引了大量家长孩子的参与,在一笔一划的涂抹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

  百步穿杨和乾坤一掷现场人气旺盛,活动开始前家长和孩子们就早早排起长队,迫不及待感受古代射礼的魅力。志愿者们耐心介绍射箭的技巧要领,调整姿势,在一次次尝试中,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进步神速,不断有十环”“九环出现,现场传来阵阵欢呼声与掌声。结束了射箭项目的孩子们来到投壶项目,大家互相比赛,在一投一掷中亲身感受传统礼仪和古人宴饮游戏的魅力。

近年来公众对考古领域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随着多学科联合、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科技手段与考古研究结合得愈发紧密,也让考古发现呈现了更多的科学性。目前,科技手段的应用作为考古研究中重要的一环,也有向公众普及的必要。国科大考古系长期致力于科技考古研究,包括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冶金考古、有机物残留等多个方向,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党的二十大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文物工作高度重视。今后,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将继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的指导下,结合国科大办学特点、发扬自身科技考古特色,在【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项目的支持下,举办一系列的考古文博科普活动,继续开展相关学科与知识的宣传展示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