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编审巩文老师来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为【谷雨计划·国科大文化遗产保护宣教公益行动】带来“博物馆视角下的考古学”专场报告。
图1:讲座海报
图2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
巩文老师在讲座之初简要介绍了中国博物馆多样态的蓬勃发展历程。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和古代博物馆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对于博物馆的定位也大为不同,如果说古代博物馆是以私人占有为主要标志,那么现代博物馆更多的体现了社会化属性,是兼具收藏、科研与教育功能的社会性机构。我国现代博物馆发祥于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1935年博物馆协会成立,逐渐走向规范化,在新中国迎来发展契机。我国博物馆数量在近几十年间呈现爆发式增长,世纪之交已有2000多所,而截至2020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5788家。博物馆的狂飙突进与现代考古事业的迅猛发展相辅相成,考古事业为博物馆提供精美展品,博物馆则为考古事业提供展示平台。
图3 巩文老师做报告
考古成果越来越激发公众的兴趣,多次改变旅游行业的格局,也极大充实了世界文化遗产。巩文老师回顾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简史,重点以殷墟为例,讲解了考古学由古代的金石学到田野调查发掘再到科学分析研究的几次转向。随后,巩文老师以1950年建设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对象,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科的建制化与1952—1956举行的考古培训班之间的关联。1979年考古学会成立,促进了考古事业的持续开展。进入21世纪,随着新技术方法的引入、多学科参与的研究机制逐渐成熟,中国考古学步入新的阶段,中国学者也走出国外开展考古工作,走上国际舞台分享中国见识。尤其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高屋建瓴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考古事业的发展得到保驾护航。“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是考古学的使命。
考古事业的意义在新时代得到升华,以“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为目标,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十分紧要。巩文老师先从考古博物馆的前身考古机构陈列室说起,指出其在传播考古文博知识中的特殊作用,并对比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各具特色的陈列形式。巩文老师认为考古博物馆应当兼具教学作用与通识滋养两方面的用途。
最后,巩文老师深情讲述了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昨日今朝。中国考古博物馆是首个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其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同时陈列珍贵古籍和档案文献,承载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重大使命。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历史中国 铸鼎文明”为主题,以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程为展陈主线,以人民群众是历时的创造者以立足点,树立起我国考古博物馆的典范。常设展览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东方欲晓”五大专题,分别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贡献、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关照和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展示文明”,中国考古博物馆即将以最佳姿态向公众开放。巩文老师的介绍激起了在座师生的无限遐想与浓厚兴趣。同时,巩文老师也十分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届时前去参观,并和在场听众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讲座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罗武干副教授向巩文老师赠送了【谷雨计划·国科大文化遗产保护宣教公益行动】讲座嘉宾纪念盘。
图4 赠送讲座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