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水下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几十万年海洋文化史、几千年航海史、至少两千年海上贸易史的海洋大国,开展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十分必要。在我国的三百万蔚蓝国土上,分布着数不胜数的先民遗迹和遗物,华光礁Ⅰ号、南海Ⅰ号和南澳Ⅰ号等著名沉船可谓其中瑰宝。
2020年11月2日晚,应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工党支部的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副所长李乃胜研究员来到玉泉路校区,为同学们带来【谷雨计划•国科大文化遗产保护宣教公益行动】的第三场专场报告——《八百年宋代沉船:“南海Ⅰ号”价值发掘与保护利用》。
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中国救捞总公司决定合作打捞满载财富的东印度公司“莱茵堡”号古沉船,在阳江东平港以南20海里处23米深的海底意外发现一艘木质沉船,长30.4米,宽8米,排量600吨,载重约800吨,被确定为目前发现最大的宋代船只。这艘沉船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航线上,载有一大批珍贵文物,考古界的前辈大师俞伟超先生将其命名为“南海Ⅰ号”。
李乃胜老师作为“南海Ⅰ号”现场保护、“南海Ⅰ号”馆藏出水陶瓷及青铜器保护和海洋出水木质沉船结构稳定性与保护技术研究等重大工程的负责人,从南海Ⅰ号的工作目标、工作进度、船体保护、出水文物保护、保护规划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南海Ⅰ号沉船的价值发掘与保护利用。
南海Ⅰ号长期沉没在海底中,800年来处于相对恒温、恒压、饱水的状态,且有淤泥作为支撑,环境开放,整体变化早已放慢,病害发展趋缓,近似于稳定状态;一旦打捞出水,面临着高温、高溶解氧、高微生物、含硫大气等环境,病害发展会难以控制,保护工作将面临较大障碍。直到2007年,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南海Ⅰ号的深入认识,国家文物局组织人员对南海Ⅰ号进行了整体打捞,存放于广东省为南海Ⅰ号特建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沉箱里。2012年以来,文物工作者对南海Ⅰ号进行了逐步的揭露发掘和保护利用。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南海Ⅰ号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环境变化,病害得到了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发掘清理发现,“南海Ⅰ号”包含的文物种类比较丰富,主要有陶瓷器、铁器、铜器、金器、银器、朱砂、水银、动植物残骸等。其中既有船货,有船上的生活用具,也有旅客所携带的物品。同时,沉船遗址还包括反映埋藏环境与沉船关联的大量海洋生物残骸以及历史不同时期的遗留物。截止至2019年底,“南海Ⅰ号”总共出土文物18万件/套,船体构件139块、动植物标本2931件、凝结物124吨。其中瓷器17万件/套、金器307件套、银器198件套、铜器196件、铅锡器60件、铁器13件、有机质文物98件以及铜钱约18000枚等。一些精美文物如银铤、铜镜、铜钱(淳熙元宝)、锡壶、海螺雕杯曾在众多博物馆展出。
第一次发掘时由于相关保护手段尚未成熟,考古队对南海Ⅰ号进行了保护性回填。第二次发掘期间,李乃胜老师的团队对南海Ⅰ号进行了现场稳定性保护,随后对船体和出水的大量文物进行脱盐、脱硫、填充加固等保护、修复工程。针对南海Ⅰ号船体面临的颜色附着、虫害、裂隙等病害,李老师团队采取清洗、保湿防霉、加固、白蚁防治等保护措施,并对船体的色差、硫/铁含量、pH、裂缝、膨胀率、微生物抑制、紫外、光照度以及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具体手段包括采用EDTA等络合剂脱铁、采用聚乙二醇填充加固、采用超临界技术脱水、船体动态监测、微生物控制、重金属监测、船体结构稳定性研究与监控等。在长期摸索中,李老师的团队确立了出水沉船保护的整体流程:船体保护调研——确立船体整体保护思想——信息提取——清洗——防霉保湿——脱盐、脱硫——脱水、填充加固——复原——展示利用。
而出水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保护和修复工作更为复杂,如陶瓷器需要进行脱盐与修复工程,金属器需要脱盐和缓蚀封护,漆器等脆弱有机质文物需要在低浓度下浸泡脱盐;铁器凝结物除了脱盐外还需要进行切割实验以及探索弱酸分解实验……李老师的团队采用“边保护边修复边展示”的思路,保护、修复了大量的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铅锡器、漆器等珍贵文物,以满足公共展示的需求。
最后,李老师介绍了南海Ⅰ号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的相关研究课题,如出水文物病害分析与脱盐保护技术研究、出水金属文物缓释封护技术研究、出水有机质文物脱水填充加固技术研究、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出水有机质文物环境控制及预防性保护研究、出水凝结物分解与脱除研究、出水文物数字化展示利用研究、出水文物科技考古工艺价值研究,并指出科技考古的诸多手段在文物保护、利用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讲座结束后,在场人员就超临界技术、色度测试法、弱酸分解实验、石质文物保护等问题与李乃胜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习总书记指出,“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谷雨计划•国科大文化遗产保护宣教公益行动】(由国科大文化建设项目资助)将在习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最新讲话的指导下,积极响应学校“文化建设”的号召,助力国科大人才培养,继续举办相关活动,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