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有一门课,名曰“文物收藏与鉴定基础”,开设课程的人文学院罗武干老师素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书本与实物结合,观察与触碰结合。课堂上罗老师以系统性的讲解将大家引入文物的世界,以文物收藏与鉴定的理论知识为大家演露开蒙,以他丰富的鉴定阅历为大家枚举鉴定技巧,以他珍贵的个人藏品为大家带来“上手”的体验。今日,他以国家博物馆为课堂,生动详实地为一百二十余名学生讲解了一堂课时与开闭馆时间同步的文物课。
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成立于1912年,至今已百余年光辉历程。馆中收藏着130万余件宝贵的文化遗产,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国家的文化客厅,每年有不少外国元首、首脑和政客来此做客,当之无愧为世界级博物馆。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足迹,展示着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
为让大家在有限的一天内最高效地吸收文物鉴定的养分,罗武干老师选择了价值最为珍贵,规模最为宏大,陈列最为系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及中外交流等领域高度概括的“古代中国”展厅为主讲课堂,以“青铜”、“钱币”二展厅为专项课堂,兼以“复兴之路”展厅的爱国主义教育,给大家准备了干货满满的文物课。
在“古代中国”展厅,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从远古时期的燧人取火与石制工具的使用,到夏商周文明初现集权端倪的文物遗存,到秦汉成大统的古代器物特征,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割据状态文物发展异化的局面,到唐盛世全球文化在中国的交流,最后是宋元明清更迭中文物所展现的社会进步与衰退,罗老师逐一挑选了若干典型器物,为大家展示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他列举如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类重大考古发现,讲述考古工作的基本流程与其中之艰涩。对于陶器、瓷器、青铜器等文物展品,罗老师一一从“质、型、纹”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指导大家学习如何进行器物的年代判别、真伪鉴定及价值评估,如何从器物的材质、型制、纹饰及铭文等特征中,获取最具价值又最为真实的信息。
针对同学们的关注点,罗老师展开了详实的Q&A讲述。中国瓷器体系中的五大名窑,法门寺的秘色瓷,青铜器中壶和卣的定名规则,青铜器范铸的工艺问题等诸多具体问题都是同学们颇为关心的。罗老师精细严谨地解答着各种问题,也不忘提问大家他课堂上讲过的鉴定要点,利用身边的器物考验大家的眼力。
紧张的行程和丰富密集的知识轰炸几乎令大家忘记劳累,中午罗老师提议休息半个小时,大家方觉全身酸痛。午餐时,师生纷纷掏出自备干粮疯狂补充体能,期间还不时有同学和老师探讨文物鉴定的话题,老师分享着他自己对宣德炉的看法,对铜镜的态度,对当下收藏市场的分析。
下午,“古代中国”展厅参观毕,一行人在罗老师带领下参观了“青铜”与“钱币”展厅。青铜与钱币,是罗老师十分擅长的文物鉴定对象,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青铜器展厅中大家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后母戊方鼎”、“四羊方尊”等大型古代青铜器,罗老师从著名青铜文物的发现,传承,收藏,研究等各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青铜文化的魅力,同学们可谓一饱眼福,更一饱耳福。钱币展区中,从贝币至刀币、布币,至秦半两、汉五铢,至开元通宝,从铜币、铁币至交子、银票,至银锭、银元,从铸造至印刷至冲压机制,罗老师全方位地向大家传递了我国古代钱币衍生、发行、制造中的历史信息,讲授了方孔铜钱在制造工艺上的便利性,纸质货币的防伪技术,历史上货币无控印刷引发的社会问题等,让大家了解到除了古代匠人,宋徽宗竟也参与了铜币字样的一手创作;除了天圆地方,铜钱中还蕴藏了古代工匠的无上智慧。
课程相关展区参观后,师生一行前往“复兴之路”展区,浏览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完成了古代,近代,与现代的对接。在充满专业性的历史回顾与文物鉴赏中,罗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实践性深入的文物鉴定知识学习,也完成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从早上九点直至下午四点半,闭馆铃声响起,罗老师全程精细紧凑的讲授为同学们输出了信息量巨大的文物知识,国科大教师的敬业精神也深为同学们折服。
本次国科大学生在国家博物馆实地实物课堂的学习,让同学们在观赏古今中外的艺术珍品过程中,了解、温习和掌握了文物鉴定的基础知识。徜徉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崇高文化殿堂中,徜徉于历史与艺术的长河中,不能不惊叹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赞美世界文明的流光异彩,感受艺术的纯真和大美,获得身心的愉悦。通过本次课程,同学们在文物鉴定知识的获取外,更感悟了把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赓续民族血脉、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感。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院: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