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郑必坚院长听取人文学院工作汇报并畅谈发展思路

  • 创建时间: 2016-02-03

2016115上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张增一、历史学系主任袁江洋、院长助理刘晓一行四人前往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拜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国科大人文学院院长郑必坚同志,汇报了人文学院近期发展情况、未来设想以及面临的问题。郑必坚院长对人文学院的发展思路做了指导性谈话。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秘书长牟卫民和朱相彬出席了座谈会。

郑必坚院长(中)在办公室接待孙小淳(左二)、张增一(右一)、袁江洋(右二)、刘晓(左一)

孙小淳副院长等向郑必坚院长介绍了人文学院在科教融合以来的发展情况,教学研究人员力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各系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文学科体系。人文学院以科学文化建设为核心,不仅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提高科研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在理工类院校办好人文学科,希望人文学院争创一流,真正能够为国科大建设一流大学服务。丁仲礼校长及校领导班子对人文学科非常重视,认为沟通科学与人文,培养科学的领军人才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人文学院将在设立“科学技术史”本科生第二学位,将是国内高校首创,对于促进国科大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将起催化剂的作用。当然,人文学院还要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建立合理的学科评价体系等。

郑必坚院长听取汇报后非常高兴,畅谈人文学院的发展。他说,一般而言,学校建立如此规模的人文学院,校领导给予如此多的支持,人文学院的地位和前景是充满希望的。中国的科学事业需要人文精神,任何国家,特别是任何大国,都不可忽视人文精神的建设。人文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将涵盖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考、党性修养等内容。作为科学家,尤其是当代中国有成就的科学家,要有人文思想基础。

郑必坚院长(右)与孙小淳常务副院长(左)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一面旗帜,有着很高的志向。当今世界各国科学院,可以说是群雄并立,我们面临着挑战。郑必坚院长回忆了2003年中国科学院领导着眼全局与长远,决定在研究生院设立人文学院并创立“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论坛的宗旨即是“为进入21世纪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提供一个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在论坛开幕式上,郑必坚院长提出共识:“21世纪的中国自然科学家……不仅需要有自然科学方面高度的造诣,而且不可或缺地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

人文学院应该怎么办?郑必坚院长提出,当前强调教学、进入课堂,归根到底,是进入学生的头脑,进入学生的心。达到这个要求,一要有优秀的教员,二要有优秀的教材。在培养人才等方面的观念,要有“新觉醒”,科学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国科大要实现面向世界开放的科学与人文的汇通。人文学院应围绕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付出灵魂和心血,做出认真、系统、鲜亮、有说服力、有教育作用的好作品,甚至围绕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能集中体现精气神的一个系列文库。学院不仅仅完成课堂教学,而要有广大的心胸,向全民族讲课。

郑必坚院长最后叮嘱:登高,树旗帜,这叫有志者,叫志士仁人。中国历来都需要志士仁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要融合,古代老子有句话: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他所处的社会条件原始落后,但悟性超越了多少时代。天、地是自然,人就是人文。这种觉悟,凌驾万古。有这种气势,才能成就大事业。

孙小淳副院长等对郑必坚院长的指导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认为开阔了思路,打开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受益良多。座谈结束后,郑院长给每位来访者签名赠书留念。

【图/文: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