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报道】M227:针刺研究3000年与50年

  • 创建时间: 2014-11-28
 1_副本.jpg
 
2_副本.jpg
 
3_副本.jpg
 

20141118日晚7点,第227期明德讲堂在玉泉路校区举行,国际著名疼痛学家、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到场主讲,与我校学子分享了他针刺研究50年所取得的成果和人生感悟。人文学院尹锋林老师主持了本场讲座。

一开场,韩济生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一生并非注定要完成某项使命,一个人的成就是环境与自身努力相结合的产物。他接着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1928年出生于浙江萧山;1937年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中突然懂事;1947年就读上海医学院外科,立志从医;1952年毕业后开始研究生理学;1962年进入北京医学院研究消化疾病;1965年根据上级指示,转向针麻原理研究。一本《皇帝内经》,引导他探索经络、穴位和针灸。他说,各种因素铸就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这就是源于事实,找出问题,求得答案,普济众生。

韩济生将针刺研究追溯到3000年前,介绍了从砭石、手捻针到电针的技术演变,分析了国际学界关于针刺原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自己在针刺镇痛研究中的贡献,特别是针刺镇痛物质基础的发现过程和应用价值。几十年的艰辛付出终于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2010年,他在国际疼痛大会上发表的学术报告,网上一年点击率名列前三;20125月,在韩国举行的国际标准组织中医药器材标准大会上,他的团队研制的电针仪被确立为ISO国际标准;国际疼痛学会(IASP)共有35位荣誉会员,中国仅他1人。对于此类荣誉,他一带而过。令他最为欣慰的是,自己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发掘了国粹,在止痛镇痛、戒毒、孤独症治疗和试管婴儿等方面为人类带来了福音。

韩济生将自己的针刺研究历程概括为:投入产出,未必相当;荜路蓝缕,后人评说。他还总结了自己取得成果的原因:首先是受到过良好的医学、科学、外文教育;其次是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针麻原理研究难题;第三是领导开明、学术自由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最后是个人具有执着坚持、笨鸟先飞、不敢懈怠的学术态度。

在互动环节,韩济生就自闭症的治愈、穴位是否存在、针刺对人体的影响等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从他那淡然无华的言语中流淌而出的人生哲理,无疑值得学子们细细品味。【图文/秦烨】

主讲人简介:

 韩济生,1928年生,浙江萧山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国际知名疼痛学家,我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物学系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疼痛学会教育委员会国际顾问,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WHO)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顾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