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运用显微CT在在早期釉砂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 创建时间: 2013-04-11

纵观东西方的玻璃发展早期,都有一类外表含少量玻璃态、内部多为未熔石英砂的制品,这种器物称为faienceglazed quartz,我国译为釉砂,它们的出现时间早于古玻璃,被视为古玻璃的前身。显然,早期釉砂的研究对探讨古代玻璃的起源及工艺传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杨益民教授的指导下,课题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XRDEDXRF对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枚釉砂珠开展无损分析,探讨该枚釉砂的制作工艺。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核技术》201235卷第4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SEM此种有损等方法对古代釉砂的内部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虽能很好地揭示古代样品的显微结构,但对古文物本身是极为损伤的。CT扫描可无损获取器物的内部结构信息,在玉器、玻璃等古文物研究中有成功应用。该项研究尝试性地将CT运用到对古代釉砂样品的分析中。通过结合XRDXRF技术对釉砂物相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釉砂珠的石英胎质较为致密,胎料为研磨很细的石英颗粒,与西方釉砂的内部结构相差较大,暗示该样品不是从西方输入。此釉砂珠的制作工艺为,首先围绕圆柱形内芯制作石英胎,然后施釉,烧制后去除内芯;这种工艺可能受当时原始瓷制作工艺的影响。显微CT无损分析釉砂的内部结构的优越性,显示其在釉砂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3)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O95101DY00)资助。

 西周倗国釉砂珠.jpg

1 西周倗国釉砂珠

 

 倗国釉砂珠的CT切片.jpg

2 倗国釉砂珠的CT切片

 

 倗国釉砂珠的3D模型.jpg

3 倗国釉砂珠的3D模型

 

文章链接: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recid=&filename=HJSU201204007&dbname=CJFD2012&dbcode=CJFQ&pr=&urlid=&yx=

 

【撰稿人: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