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李顺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

  • 创建时间: 2011-07-27
7月22日下午,李顺德教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楼教一阶为参加科学人文暑期学校的101名同学做了题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的专题报告,从法学专业学者的视角,结合与中国切实相关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知识产权的现状、地位、作用等问题,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重新思考的方向和视角,同时也为其他专业的同学提供了从宏观上认识和了解知识产权的机会。
 
李顺德的讲座围绕知识产权是什么?有知识产权和没有知识产权有什么不同?知识经济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知识产权?而展开。
 
对于第一个问题——知识产权是什么,李顺德从内涵式定义和外延式定义分别进行了阐述,从内涵式定义来看,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而从外延式定义来看,李教授引述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关于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的相关条文,从而明确了对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界定。
 
在了解了知识产权相关概念之后,李顺德展开了第二个话题,即有知识产权和没有知识产权有什么不同,该部分围绕知识产权法的三个重要部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展开,集中对比了有品牌和没有品牌的区别、有专利和没有专利的区别以及有版权和没有版权的区别。李顺德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同时列举了详实有力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得出中国只停留在“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的原因是知识产权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主要体现在缺少核心技术和自己的品牌,而要想在产品开发、产品制造和产品营销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就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和增强自主知识产,真正做到用知识产权武装头脑,用知识产权维护权利,用知识产权创造效益。
 
在了解了知识产权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李顺德与大家共同探讨了知识经济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什么这一命题。李顺德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九点,包括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财富、知识产权贸易成为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知识产权经营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成为竞争的重要工具、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成为投资的重要资本、知识产权与标准相结合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以及知识产权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李顺德例举了IBM公司每年通过经营知识产权可以获得高达17亿美元的收益,而美国高通公司全年盈利的80%以上都是通过专利许可获得的,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在21世纪知识产权就是财富的深刻道理。
 

最后,李顺德进一步总结了为什么要学习知识产权这一问题,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即知识产权制度是重要的国际游戏规则;知识产权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转轨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工具;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适格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