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民族精神被唤醒……
—人文学院社科系博士生政治课掀起爱国热潮
中科院研究生院记者团 李 娇
2006年,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社科系开设的春季博士生政治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玉泉路班,在李伯聪教授的 “论实践理性”中、在杨晓梅老师向同学们表示谢意的祝福中、在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中落下了帷幕。然而,教室里依然涌现着同学们的阵阵热情,这门课程给博士们带来了太多的思考和启迪。
为政治课抹一缕亮色
政治课,目前在高校里受欢迎的程度并不十分乐观。但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政治课却深受博士们的青睐和推崇。上课时的签到被认为是多余的一道程序,教室里还坐有很多慕名前来旁听这门课的师生,这一情景构成了在高校政治课里少有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据这门课程的组织者和策划人之一、人文学院社科系的杨晓梅老师介绍:“课程的架构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汇与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三基本、五当代”的教学内容。每期博士生政治课分为十讲,以讲座的形式将同学们所关注的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前沿内容及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等方面的问题贯穿始终,使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知识。如近一段时期,印度一直在大量扩充军备,不仅向国外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还为其军队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新的战略战术理论,印度这只崛起的“大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请来了著名的学者、印度问题专家孙士海研究员就印度的战略文化及战略思想为同学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评。
“还有,就目前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科学家的科研道德、民族责任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又请来了科技部的梅永红司长,课堂上,梅永红老师对博士生们直言:一个国家可怕的不是落后,而是自甘落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国七年,梁济在其60岁生日时跳北京静业湖自尽身亡,留下遗书云: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梅永红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做科研要关注社会需求,当我们大谈分子、量子、纳米、克隆的时候,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农民连最普通的果树剪枝技术都没有掌握?科学院是科学家的摇篮,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科技精英,你们想过自己的责任没有?最后,梅永红老师动情地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永远有他的祖国!…… ”杨老师说,每当此时同学们都是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记者还了解到,政治课每讲的内容及教学形式都经过了组织者和专家们共同的商榷与精心安排,授课教师们更是以其博学的知识为听课的同学们真实地解析当代国际前沿、社会变革时期所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教学形式也一改过去传统政治课的“填鸭式、说教式、一言堂”,提倡师生互动、课堂答疑,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形象、富有激情,与同学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让大家深刻地感到我们的明天与共和国紧密相连,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杨晓梅老师介绍,在宽泛的教学氛围中,授课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启发、训练同学们的思维;他们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传授给大家的同时,也将责任与使命、激情与奉献赋予了年轻的学子;他们的精彩论述以及对人生的独到体验与感悟,给博士生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也引发了大家对未知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专家们在这里“实话实说”
专家们为什么在研究生院的博士生政治课上“实话实说”?这与人文学院社科系和杨晓梅老师为政治课改革所作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著名的清史学者周思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2年,我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做了题为《正确认识康雍乾之世》的讲座,CCYV-10《百家讲坛》也专门录制播放了这期节目,观众反响热烈、非常好。就是在第一次讲座的时候,杨晓梅老师也在听众席中,讲座的内容让杨老师感动和深思,她相信:这个讲座的内容如果搬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政治课上,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于是,我被杨晓梅老师盛情地邀请来到研究生院,这就一发不可收拾,同学们热情高涨,特别喜欢。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为中科院的博士生讲了14场。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次讲课前杨老师都要与我进行交流,提炼基本框架,添加充实内容,真可谓常讲常新。”
周老师说,现在的年轻人是非常关心政治和时事的,但是,我们高校里开设的政治课不是很成功。而中科院研究生院组织的政治课进行了成功的改革,跳出了条条框框,没有套话、废话,非常注重内容。我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只是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但这门课程的组织单位和杨晓梅老师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这门政治课的指导思想改变了过去僵硬、死板的意识形态,变通为与时俱进、务实高效的思想方法,不仅学生们欢迎,我也非常赞赏。
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对研究生院开设的博士政治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认可,孙教授说:“研究生院的博士政治课在北京市的高校很有名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紧跟时代潮流、贴近社会现实,组织得非常好,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目前,有许多高校在模仿和学习你们。”
我国第一位在理论上著书立说揭批伪气功、伪科学的专家学者张洪林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研究生院博士生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就是‘好’。过去,我当学生时,所经历的政治课与你们的感受一样不爱上,课堂上也常常打瞌睡,因为讲课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而研究生院的博士生政治课一改传统做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授课教师将理论渗透于社会现实及个人的经历之中,结合现实中的正反事例来论证理论观点,时效性很强,反响热烈,很多同学课后与我进行联系交流,就说明了其教学效果。” 对于研究生院政治课的组织形式,张老师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说:“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和将来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专业技术知识都很强,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他领域一点都不了解,则不利于个人和国家的全面发展。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许多青年人有知识没文化’,我比较赞同,这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研究生院博士政治课的内容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课程内容涉及的面非常宽和广,抛砖引玉地将同学们领进未知领域。爱国主义的教育不是僵硬、呆板地告诉学生你要爱国,而是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和老师们的讲课中。”最后,张老师一再地对记者说:“这种形式的政治课应该惠及更多学子,我曾多次对为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做出贡献的杨晓梅老师说‘不要再做无名英雄了’,应该让你们学校的领导和有关的教育部们了解知道你们所做的工作,并将这种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发展的政治课形式推广出去,创出自己的品牌。”……
对此,记者就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又采访了杨晓梅老师,杨老师说:“首先,非常感谢人文学院社科系的领导和老师们对博士生教学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对我更是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刚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李伯聪老师是系主任,现任领导是胡新和老师,两位领导非常重视我对课程内容调整的建议和一些设想,并支持我对政治课的改革进行大胆的尝试,在教学组织的管理上给了我很大的施展空间和自由度。因而,也就能够将我所希望的:通过这门课程为博士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造就其健全的人格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的想法得以实施;其次,感谢被聘请来讲课的授课教师们。他们的敬业和付出、他们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博的知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他们为人处事的谦和等等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感动着我,没有这些专家学者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门课程也难以组织;第三,感谢所有参加学习的博士生们。每期课程结束后,同学们都留下了真诚而又宝贵的建议、意见和感想,从中,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管理能够不断地得以改进、更新和提升。所以,我由衷的感谢这些老师们和同学们。”
采访了授课教师和杨老师后,记者又从同学们的反映中感受到了大家对这门课程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并一致表示非常感谢人文学院社科系组织的政治课,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唤起了久违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潮。有的同学还风趣地说:“杨老师在每一讲课前的介绍说得特别好,语言简练精辟、亲切质朴,很吸引人,且言谈举止十分地优雅,令人赏心悦目。从第一堂课开始前,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门政治课一定会与众不同,实践证明其内容果然不同凡响。”
培植民族精神,点燃创新火花
记者有幸聆听了几堂课,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没想到社科系开设的博士生政治课如此之好!那么,参加学习的博士们又是如何评价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听课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似乎已被当代的青年淡忘,但是,整个采访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家爱国热情的浓烈。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陈军文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年轻人,此时,我强烈地感到重大的责任压在我的肩头!”他说,给我们讲课的各位老师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如此年轻,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深深地感染了我。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所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听完课后我深受触动,非常内疚。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希望就寄托在我们以及比我们更年轻的一代人身上。如果,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那么,国将不国。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张利平博士对记者说:“我非常感谢人文学院社科系组织的这门课程,让我们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社会名流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聆听他们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使我从各个方面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整个社会现象和体制问题,听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独特、新颖、尖锐而又深刻的观点,听到了以前的课堂上不敢或不愿涉及的实实在在的一面。这门课生动、活泼,而不是单调的说教,我非常喜欢。我印象最深的是孙东东、周孝正、梅永红这三位专家,他们对目前社会发展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国家发展问题,国家的前途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感。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需要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雅哲博士则表示:“我特别希望博士生政治课能够扩大化,除了面对博士,最好也能够面向硕士生。这门课程改变了我对政治课一贯的印象,政治课不再单调、枯燥,专家学者们所表现出的思想火花闪烁着、跳动着、激励着我们,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还希望这门课能够以讲座的形式继承下来,发扬出去,年轻人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我非常感谢给我们讲课的各位老师,更感谢辛勤地组织这门课的老师。” ……
我们相信,人文学院社科系的老师们会继续努力,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政治课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