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成果获选国际考古学重要期刊JASR首篇精选论文

  • 图文/陈典 校对/罗武干
  • 创建时间: 2022-03-11
  • 3056

20209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提出“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国科大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在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积极投身于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工作中,用学术语言向国际同行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为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的论文《Imitation or Importation: Archaeometallurgical Research on Bronze Dagger-axes from Shuangyuan Village Cemetery of the Shu State in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获选国际重要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JASRA&HCI收录期刊)的the first Editor’s Pick”(该刊首篇精选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陈典博士,通讯作者为罗武干副教授。

对于本文成果,该刊主编撰写了两段内容进行推介,特别提到:他们对东周蜀国双元村墓地铜戈的冶金考古学研究是科技考古学与中国历史考古学结合的一个范例,它为更广泛的考古学受众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模式,以综合考虑技术、风格、生产和意图等。围绕这些问题的大多数考古学理论并非来自中国的研究。……因此,这些作者能够提供关于进口矿料及物品与仿制风格和技术的全新见解。

图1.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主编对该刊首篇亮点文章的评价

本文对双元村墓地出土的18件东周铜戈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发现存在典型巴蜀式戈、中原式戈及仿中原式戈,同时指出铜戈的器物类型与合金配比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铅同位素分析表明东周时期铜戈所用铅料的主要来源与前代并不相同,而且与成都平原及临近地区矿料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差别,更接近于四川南部会理地区的矿料;另一部分则与中原铜戈相似,说明当时金属资源的流通范围较为广阔,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此外,本研究还通过科学数据探讨了巴蜀地区出土中原风格铜戈究竟是仿制品还是进口品这一学界争讼已久的问题,充分说明科技考古可以为考古学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图2. 本文图片摘要

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352409X21004302?via%3Dihub

JASR主编对文章的评价: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journal-of-archaeological-science-reports/editors-choice/launch-of-editor-s-pick-initi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