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古代青铜器产地研究进展

  • 罗武干
  • 创建时间: 2021-01-07
  • 4260

近年来,铅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在古代青铜矿料来源研究中备受关注,业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很少有工作关注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产地)。应当说,产地与矿源是青铜器生产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一件青铜器所用金属原料(铜锭、锡锭及铅锭等)应来古代各金属矿山,而现已发现的铸铜作坊遗址多在古代城市遗址附近、多远离古矿冶遗址。可见,青铜器的产地与矿源往往相异。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罗武干副教授课题组,近年来专注于利用XRDWD-XRFICP-AES等各种科技方法对古代青铜器中残留泥芯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其物相组成、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并与相关土壤背景数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探明其产地。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古代青铜器产地研究的方法,青铜器泥芯科技分析数据库已初具规模。

近期,罗武干副教授课题组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系统分析了郧县乔家院墓地出土青铜器泥芯中的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乔家院墓地青铜器泥芯的元素特征与南方红土相似,而明显异于北方黄土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其与侯马陶范、李家陶范等差异较为明显,更接近盘龙城及左塚泥芯。可见,乔家院墓地青铜器泥芯的原料很可能来自南方红土区域,且与盘龙城及左塚泥芯具有同源性。考虑到盘龙城及左塚所在地属于楚国中心区域,推测此批青铜器系在楚地铸造后输入麇地,从另一角度讲述了麇国为楚所灭的历史。

 

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SCISSCIA&HCI收录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此前,罗武干副教授课题组还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分析了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产地,结果表明此批青铜器系在鄂国当地铸造而成,但其使用了来自其他区域的金属原料。

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SCI收录期刊《Microchemical Journal》。


  

以上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及中科院科技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20-020-01169-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6265X193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