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下午,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党委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工党支部邀请,北京科技大学郭宏教授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为师生们带来“墓葬壁画原址保护—以高句丽墓葬壁画为例”专题报告。
郭宏老师是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联系国情咨询专家,担任国家文物局陶质彩绘类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国家文物局馆藏壁画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郭老师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国家“急、难、险、重”文物保护项目,先后主持完成财政部、国家文物局下达的多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在文物保存环境、壁画、岩画、古建筑彩画等文物的保护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已发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研究论文 100 余篇,出版或参与撰写专著 6 部。
郭宏老师以高句丽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工程项目为实例介绍了墓葬壁画原址保护以壁画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保存环境监测、制作材料与工艺研究、病害类型与成因分析、修复材料与工艺筛选、壁画修复实践为主要环节的研究范式,提出文物保护研究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文物内在的历史、科学、社会和艺术价值,并结合切身体会总结出墓葬壁画原址保护应遵循的“先科研后工程”的工作原则。
郭老师首先介绍了我国墓葬壁画的形成、发展及保存现状。墓葬壁画出现并最终形成一种丧葬文化现象是在汉代。墓葬壁画自西汉前期形成以后,不断发展演变并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完整的体系。据对相关壁画墓发掘报告或研究文章的统计,我国各处发现的壁画墓 600 余座,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每年还将新增 1~2 座。现今发现的墓葬壁画,年代至西汉始,历经东汉、隋、唐、宋、辽、元、金、明等各朝代。主要特点是分布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高句丽墓葬(公元4-7世纪)主要分布在吉林集安市(36座),辽宁抚顺市(1座)、桓仁县(1座)和朝鲜半岛北部(77座)。墓内壁画反映了高句丽的贵族生活和社会风俗,从壁画内容和形式,都能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社会和艺术价值。尽管如此,高句丽墓葬壁画保存现状并不乐观,其本体发生了包括微生物损害、颜料脱落、地仗脱落和水渍等形式的病害,其中以微生物损害最为严重。由于高句丽墓葬壁画本体现状的限制,为保留文物信息,必须原位保护。然而,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是国际性难题,其保护工程涉及内容广泛、工程量大,是一个大型、跨学科、多方合作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尽管国际上已有相关案例,但由于本体材料、结构不同,技术经验难以复制。
针对以上问题,郭老师带领团队从“高句丽墓室内外保存环境监测与评估”、“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工艺研究”、“ 生物因素对高句丽墓葬壁画的影响及评估”和“墓葬岩土结构调查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开展了11项研究工作,并总结出高句丽墓葬群保护中的两个共性问题,即墓室渗水和凝结水的防治问题,并由此提出高句丽墓葬壁画保护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墓葬建筑防渗水技术,壁画表面放线菌、藻类及其它污渍的清洗技术,壁画本体保护修复材料及工艺和墓葬内部微环境控制技术,而相关工作的难点在于凝结水对壁画病害的影响及其有效防治和有害微生物的预防。
围绕高句丽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问题,郭老师提出了墓葬壁画原址保护的一般流程:首先进行墓葬封土防渗水施工,其次进行壁画本体保护修复,第三实施相对湿度、光照度控制、合理组织通风等预防性保护措施,最后实施科学、合理的展示设计。依据目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基本上打开了治理高句丽墓葬壁画主要病害的突破口。在讲座的最后,郭老师提到高句丽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同时,工程涉及内容广泛、工程量大,是一个大型、跨学科、多方合作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需要集中全国有关单位最强的技术力量,通过有效合作,共同攻克难关。
最后,考古系师生从三甲树脂的清洗去除、墓葬壁画的微生物病害处理、水硬性石灰的兼容性和可再处理性、新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墓葬壁画微环境控制、墓葬壁画补色和随色处理等方面向郭宏老师提问,郭老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详细而精彩的解答,在场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尚雪向郭宏老师赠送了【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讲座嘉宾纪念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