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第15期报道:托马斯 库恩与科学形象的转变

  • 何涓
  • 创建时间: 2016-11-04
  • 3918

2016年10月21日上午9点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第15期在中关村校区S106教室如期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孙永平副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托马斯·库恩与科学形象的转变”的讲座,国科大人文学院郝刘祥教授主持了讲座。

首先,孙永平老师介绍了库恩的生平及主要著作,并对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结构》进行了概括性评价。孙老师认为,库恩的《结构》一书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科学哲学著作之一,另一部在影响力上还可以与之比较的科学哲学著作是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但在近二十五年来,库恩的书无疑是更有影响的。这部著作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在此书中:库恩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至少是传统科学哲学的)关于科学的观念和形象; 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考和讨论科学的概念和话语方式。

接下来,孙老师从传统的科学形象、库恩的思想背景、库恩的科学哲学观、范式与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与不可公度性、学界对库恩的批评与库恩的影响这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对库恩及《结构》的研究与思考。

演讲结尾处,孙老师再次对库恩的影响做了总结。他认为,库恩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巨大,这主要是由于库恩提出的新科学观似乎为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提供了辩护的依据;库恩的工作对科学的社会研究领域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所谓“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影响;库恩的工作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产生了所谓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但在八十年代以后,科学实在论在科学哲学中抬头,库恩的思想,尤其是他的“不可公度性”论题,受到了更多的批评。

最后,孙老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例如“不可通约性”等讲座中提到的相关概念问题,孙老师皆热情而耐心地逐一回答。

【文/何诗田,图/何涓】

主讲人简介:

孙永平,生于196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和西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