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聂敏里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带来明德讲堂M1069期讲座。讲座设有主会场: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07,另设有分会场: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3、中关村校区教学楼N110。尚智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聂教授的讲座聚焦于普遍者和个体事物的关系问题,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唯实论和唯名论之争出发,对“字母难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聂教授看来,亚里士多德在多处地方触及了这一“字母难题”(例如,《形而上学》B卷),并在《形而上学》M卷中给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个体本质。由此,聂教授借助“理想传记”向国科大学子们阐明了什么是属于每一个个体事物的个体本质,并进一步通过逻辑与形而上学对个体本质的合理存在加以论证。
首先,聂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字母难题”。根据保罗·文森特·斯佩德(Paul Vincent Spade)教授在Five Texts on the Mediaeval Problem of Universals一书“导论”部分中的观点,人们对“并排印在纸上的两个大写字母AA的颜色是否一样”的不同看法反映出其对唯实论或唯名论的潜在倾向,这表明中世纪的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存在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共相和殊相、普遍者和个体事物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聂教授将思想焦点由颜色转向字母本身(究竟是同一个A出现了两次,还是两个不同的A并列)。他指出,对于唯名论者来说,如果两个字母A因其不可分辨而是同一个东西,那么同一个东西怎么可能同时既在这里又在哪里呢?而对于唯实论者来说,如果非要说两个A是不同的,那么二者彼此之间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呢?聂教授认为,后者并非莱布尼茨的“不可分辨者的同一性原理”所表达的本意。恰恰相反,莱布尼茨的这个原理实际上旨在强调“两个东西即便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任何可以分辨的差异,它们也必然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因此,“并排印在纸上的两个大写字母AA本身是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东西”这一问题隐含着深刻且尖锐的哲学困难,聂教授称之为“字母难题”。
其次,聂教授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文本对“字母难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明。他指出,在《形而上学》B卷中,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难题九”触及了“字母难题”的实质,即“本原作为普遍者是否也可以作为个体事物存在?”这一共相和殊相、普遍者和个体事物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人们承认个体事物是实体,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承认它们的本原是普遍者。由于个体事物的数量是无限多的,而本原作为普遍者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人们便面临一项难题:“唯一的一个作为类的普遍者的字母A如何能够同时又是无穷多个A并且能够同时无穷多地出现在各种字母的组合中呢?”
再次,聂教授分析了“字母难题”与康德的“二论背反”( Antinomie)的区别,并强调了个体本质对于解答这一难题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康德的“二论背反”是理性超出经验对世界整体进行无条件综合时所必然遭遇的两难困境,而“字母难题”在根本上却是知性在关于其对象的前提设定中自身运用不当的结果——知性在关于其对象的前提设定中将个体事物与其本质绝对对立起来(一方面,将个体事物设置为绝对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却将其本质的确定性绝对地归给了作为类的普遍者),一旦消除这种不当,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聂教授认为,不必将个体事物与绝对的不确定性等同起来,并因此向普遍者寻求确定性。相反,存在着相对于每一个个体事物的个体本质,它们是个体,但不是在可感事物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在本质存在意义上的个体。每一个个体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而不会共有一个普遍者本质,普遍者仅仅作为类概念存在。
最后,聂教授从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个体本质的合理存在。在逻辑方面,聂教授借助种属概念划分法和属加种差定义法揭示了个体本质概念在形式上的合逻辑性。他指出,人们既可以从属概念、种概念出发通过寻求种差而最终抵达个体、个体本质,也可以从个体概念、种概念出发通过寻求共性而最终抵达类、类本质,从而在不威胁到普遍性和共性的存在的情况下,承认每一个个体事物有其自身独具的个体本质,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共相和殊相的辩证统一。在形而上学方面,聂教授则通过“理想传记”表明了什么是一个个体事物的个体本质。他提出了一个设想:“什么是苏格拉底的本质和柏拉图的本质呢?”通过对科学的分析证明,聂教授认为,存在着作为专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的个体本质,从传记学的角度出发,苏格拉底的个体本质或柏拉图的个体本质可以由一本理想传记来加以研究的,后者通过展现前者作为个体人的独特经历,呈现(或建构)个体本质。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可感实体理论的基本原理不相违背。在这个意义上,并排印在纸上的两个大写字母AA的各自不同的个体本质源于其各自不同的经历,它们虽然同属于A,但却是作为两个各不相同的作为个体的A,彼此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这一主张的正确性也可以通过“忒修斯船”这一经典思想实验得到检验。“忒修斯船”之所以是“忒修斯船”,并非由于其所属式样或最初对其的命名,而是由于其作为雅典英雄忒修斯的“使船”(Theoris)航向克里特这一独特经历,后者使得这艘船成了唯一的“忒修斯船”。
在本次讲座中,聂老师与国科大学子们进行多次交流互动。讲座结束后,主持人尚智丛教授为聂敏里教授颁发了明德讲堂纪念证书,明德讲堂M1069报道:“字母难题与个体本质”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