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15:30-17:30,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002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活”在影视里的画与花鸟画的吉祥密码的明德讲堂艺术系列讲座,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3和中关村校区教学楼N110作为分会场同步直播。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的王德芳教授主讲,杨华教授策划并主持。
王德芳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中国画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比如舞蹈作品《只此青绿》,影视作品《水浒传》《红楼梦》其中的人物造型都是受到中国画的启发。美从来都是共通的,不仅是影视作品可以借鉴中国传统之美,而中国画也可以受到其他艺术门类作品的启发。
接下来,王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花鸟画里蕴含吉祥寓意的动物形象,其中凤凰、仙鹤与马皆占据着重要地位。她分别选取了共二十多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作品逐个分析,阐述其中的构图、动物造型以及动物形象背后的寓意等。
谈及凤凰,王教授主要呈现了其从古至今在各类艺术载体上的图示演变。从珍贵的玉器、精美的刺绣,到华丽的凤冠、典雅的瓷器,凤凰的形象无处不在。早期的凤凰图示略显稚拙,然而随着岁月流转、技艺精进,其形象愈发精美成熟。至明代时,凤凰的翎毛与花纹更是繁复至极,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对这一神鸟的崇敬之情。
仙鹤,作为一种被赋予长寿吉祥寓意的鸟类,自古以来便备受尊崇,甚至被供养于皇宫之中。在众多与仙鹤相关的艺术创作里,宋徽宗所作的一幅画作尤为引人注目。画面中,一群仙鹤展翅翱翔于宫廷上方,它们身姿优雅,或高飞,或低回,仿佛在诉说着祥瑞之兆。这幅画作不仅展现了宋徽宗高超的绘画技艺,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仙鹤飞翔宫廷之上,寓意着国家繁荣昌盛、国运亨通。
马,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同样与吉祥寓意紧密相连。画家们常常巧妙地将马与其他元素组合,赋予其独特的吉祥内涵。例如,马与猴一同入画时,便有了“马上封侯”的美好寓意。“猴”与“侯”谐音,马象征着奔腾向前、马到成功,二者结合,寓意着仕途顺畅、功成名就,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前程的向往与期许。
总体来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与文化传承之中,始终存在着对具有美好寓意事物的喜爱,以及对能够展现美好的事物的偏爱。这种喜好并非浮于表面,而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精神特质里,从本质上反映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在讲座的结尾部分,王教授通过展示历史画作引导参与者进行思考,让大家沉浸在对艺术与文化传承的探索中。这种艺术研究的实践不仅让参与者深刻体验到了艺术研究的力量,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艺术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最后,杨华教授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向王德芳教授颁发了感谢信,以表达对她精彩讲座和知识分享的深深敬意。
主讲人介绍:
王德芳,199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画室,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花鸟工作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