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学术厅举办了明德讲堂艺术系列M1035讲座,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2作为分会场进行同步直播。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杨华教授策划并主持,特邀一级美术师阴澍雨担任主讲人,此次讲座聚焦写意花鸟画,深入探讨了写意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系统阐释写意花鸟画的语言形态与精神内涵。通过可见的画面内容,层层递进,还原画面背后的精神力量。
讲座伊始,阴老师通过画竹这一单一题材,梳理了写意花鸟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家表达方式与表现形态,展现了艺术的传承与演变。他详细解读了历代名家的竹子画作,如五代李坡的《风竹图》、北宋文同的《墨竹图》等,揭示了这些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追求,并介绍了双钩笔法等具体的画画特点,让听众对写意花鸟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介绍可见与不可见的部分,阴澍雨老师特别提到了徐渭和金农等人的画作。对于徐渭,他的《墨葡萄图》中,可见的是画家突破了传统写实,精细工整严谨的宫廷院体画风格,追求葡萄似与不似的意境效果。徐渭画笔下的葡萄,并不是客观表面描摹葡萄的形似,而是注重气韵生动的画魂。不可见的,则是徐渭通过大写意草书般的挥洒笔墨,抒发坎坷的命运赋予自己内心的泄愤的情感,以及他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仕途不顺的坎坷惨淡的一生,这些都融入到了他的画作之中。而对于金农,他的画作中可见的是其独特而不落俗套的艺术视角,如《山水人物图册》中灵动清新的笔意。不可见的则是金农通过他的画作传达出的深层意境与象罔,包括声、光、影等模糊的意境,这些都是除物象以外之虚实相生的意象,也是金农自身的人生自画像。
阴老师从花鸟画可见的画面内容入手,逐步推进到造型规律、笔墨表现的形式语言规律以及形式美的法则表现。他强调,写意花鸟画不仅仅是对自然形态的描绘,更是对画面背后意境和意趣的探索,以及艺术家情感的表现和人生境界的反映。阴老师指出,最终支撑画面的是一个人的修为与伟大的人格力量,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写意花鸟画表达的是一个人的精神。
在讲座中,阴澍雨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写生作品,展示了如何在表达自然形态中的花草精神、花草生命的同时,折射出自我人生生命的寄语。他强调,在写生过程中,要将自己与画作对象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以实现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关于如何欣赏写意画背后的情感和意境、在写生过程中如何画出像阴老师这样风格的画作等问题。阴老师在回答中提出,要加强自身的美育教育,不随波逐流,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他强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与自然进行对话,以实现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讲座最后,杨华教授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向阴澍雨老师颁发了感谢信,以表达对阴老师精彩讲座和知识分享的深深敬意。通过此次讲座,师生们不仅增进了对阴澍雨老师写意花鸟画艺术创作深度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主讲人介绍:
阴澍雨,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