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996报道:蒙古帝国时期的拜占庭天文学:与同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异同

  • 图文/李恩泽
  • 创建时间: 2024-09-30
  • 39

        2024年9月27日,希腊国家研究基金会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秘书长、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盟科学技术史学会原主席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M996,以《蒙古帝国时期的拜占庭天文学:与同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异同》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报告。讲座在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01举行,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报告厅设分会场。讲座由人文学院鲁大龙教授主持。

        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首先介绍了拜占庭天文学的传统。拜占庭天文学的传统可以追溯至托勒密。托勒密的《至大论》(Almagest)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天文学都受其影响,拜占庭天文学也不例外。亚历山大的Theon对托勒密的评述被广泛使用,他用清晰的解释和示例使得后人可以较为轻松地理解托勒密的天文学。

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做客明德讲堂

        进入9世纪后,拜占庭的执政者再次对科学知识感兴趣,并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此时也涌现出了一些人教授古希腊的知识,古希腊自然哲学与数学迎来了复兴。但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拜占庭遭受了重创。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学校被关闭,大量科学手稿被掠夺,以及许多学者出逃……这些代表着拜占庭的古希腊传统被终结了。

        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指出,在Maragha之前,伊斯兰天文学对拜占庭天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大约公元1072 年,一位匿名作者在君士坦丁堡撰写了一篇题为《计算方法和各种假设》的文章,文中提到作者观察到1072年5月 20日的日食。这对于当时不屑于观测的拜占庭科学文化来说,是一件十分罕见的事,而这本身就表明了阿拉伯的影响。此外,这篇文章还包含了关于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花拉子米著作的评论,也体现了伊斯兰科学的影响。进入12 世纪,阿拉伯天文学在拜占庭相当出名。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结合发现的梵蒂冈抄本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些拜占庭天文学家可能去过伊斯兰国家并且懂阿拉伯语,他们使用了一些相当丰富的阿拉伯语天文学文献。

现场同学认真听讲

        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接着介绍了Gregory Chioniades前往波斯学习天文学的经历。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后,Gregory Chioniades先是抵达特拉布宗,随后抵达大不里士,学习Maragha学派天文学。Gregory Chioniades从大不里士带回了许多天文学手稿,通过带回拜占庭的这些手稿,Maragha天文学被传播到了欧洲。在现存的抄本中,甚至能发现哥白尼受Maragha天文学影响的迹象。在Gregory Chioniades之后,Maragha天文学又通过Manuel、Georges Chrysokokkes等人在拜占庭传播。

        在报告环节最后,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将蒙古帝国时期的拜占庭天文学与同时期中国天文学进行了对比。在背景方面,中国一直有着自己的天文学传统,这种天文学传统似乎是自成一派的,与蒙古推崇的伊斯兰天文学截然不同。在蒙古人的影响之前,拜占庭天文学以托勒密的直接传统为基础,但也受到了阿拉伯天文学的影响。托勒密天文学和阿拉伯天文学都基于相同的系统:球形宇宙和地球、地心系统、均匀圆周运动、均轮和本轮。在观测传统方面,中国人注重观测,在蒙古人之前就开发了精密的仪器,蒙古时期延续了这一传统。而拜占庭人不注重天文观测,他们只对天文学的数学方面感兴趣,他们从托勒密和伊斯兰天文学家那里获取观测参数。除了球面星盘,拜占庭几乎没有单独值得讨论的天文仪器。

        在互动环节,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就“拜占庭为什么不注重观测”、“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占星学”、“阿拉伯天文学和托勒密天文学有哪些不同”等问题与现场学生交流讨论。

现场同学提问

        在总结环节,鲁大龙教授表示,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的报告十分精彩,他对一些细节问题研究得非常深入,值得学习借鉴。随后,鲁大龙教授向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颁发明德讲堂纪念证书。在讲座结束前,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还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邮箱,希望日后能与同学们继续交流。最后,全场师生合影留念,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颁发明德讲堂纪念证书

全场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