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下午,山东中医药大学范磊教授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002,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目为《至真至纯至美——中医传统工艺之识、技、器》的精彩讲座。
中医传统工艺是中华医学的宝贵遗产,涵盖了众多具有独特疗效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技术和方法,这些工艺世代相传,不仅在治病、防病、养生方面功效显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讲座从中医传统工艺之技、器、识三个方面展开,其内容涉及中医、中药、炮制、制剂、经络针灸等中医药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学、技术史等知识。讲座由黄荣光教授主持。
在讲座之初,范老师以多种古籍中的云母炮制图文为引,为同学们讲解中国传统工艺所包含的内容。中医传统工艺的载体主要有文本、技术、器物三个方面,本场讲座,范老师从中医传统工艺之识、技、器三个方面展开。
范老师从技术史理论与传统工艺、中医传统工艺发展史以及研究方法讲起,重点讲解中医传统工艺理论。所谓中国传统工艺之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用药和治疗需求,处理中药材、加工中药剂型、设计操作器具的方法与技术的知识和经验。范老师对中药炮制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中药绝大部分来源于天然的植物(本草),其次是动物、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等。修治主要采用挑、拣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水制是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特别介绍了水飞,在水中研磨能够达到不飞粉的程度,常用于不溶于水的矿物类药物。火制是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他炮制方法还包括水火共制、发酵、发芽等方法。在对中药炮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后,范老师还详细说明了中药制剂理论的制备方法、剂型选择、药物配伍规律以及药物在制剂中的作用机制等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大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汤、酒、露、锭。除此之外,针灸、推拿、拔罐、艾灸、骨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也均有完备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传统工艺之技方面,范老师对中药炮制古法、中药传统制剂分类与工艺、中医传统骨伤、皮肤、肛肠科等技艺以及中医针灸技艺都分别进行了说明。中药炮制技术分为四大流派十三帮,其中详细介绍了江西的樟帮、建昌帮、北京的京帮以及四川的川帮。对中药传统制剂的八大传统剂型制剂工艺进行了分类说明,中药传统制剂往往是一药一制、一方一剂或一方多剂,体现的是法随方立、药随剂制的特色。范老师也对药物不易腐坏的特点进行了解释。
在中医传统工艺之器方面,范老师从中医传统工艺器械、工具和器物三个方面展开讲解。中医传统工艺器随技设,中医炮制时也有看刀识帮派的说法,医疗器械、行医用具、煎药服药工具等等都有很大不同。范老师对药碾、铡刀和药臼、搓药板、炼丹器、药砚等制药工具也通过展示图片并结合生活案例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药秤和戥子等制药工具,灌药器、熏炉、洗眼器和香囊等给药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都进行了进一步的讲解,还提到了中医行医器物,包括招牌、串铃和脉枕、式盘、药葫芦和药瓶,中医传统器具中还包括刀、粉碎机、锅、炉子、容器以及一些手术刀具等。
中国传统工艺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并纳入文化认知的范畴,成为现代汲取过去经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讲座最后,范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鹿角胶,并详细说明了其不同炮制方法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并对这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可以从技术史的角度挖掘流传久远的中医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技术基因”,解析传统工艺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建立知识传承联系。
讲座结束后,黄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互动环节,这也使得整场讲座更加生动有趣。同学们踊跃提问,其中一些问题涉及煎药的影响因素。例如,是否煎药的次数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又或者,上午和下午煎药与医院一次性煎好后再分装有何区别?范老师耐心倾听每个问题,然后进行了详细解答。对于煎药次数的影响,范老师解释了煎药的流程,并建议将二次煎好的药液混合,以均匀药物的浓度,再分次服用。而对于膏剂,因其多含贵重的滋补药材,建议煎药时可多次进行,然后再浓缩制成膏剂,以确保药物的充分利用。关于上午下午煎药和医院一次性煎好后再分装的区别,范老师也进行了解释。她指出,医院代煎的药物通常已经按照医生的配方煎制好,患者只需喝取指定剂量即可。而在家里煎药的过程中,煎药的时间和次数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患者自行掌握煎药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整场讲座在积极地交流和互动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