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907报道:明清时期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演变

  • 图文/张健
  • 创建时间: 2023-06-15
  • 1770

        前段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时曾表示,“广州与法国有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第一艘法国商船搭载来这里的是数学家、科学家,象征着通过科学和知识的交流,我们才能够创建友谊和结缘。”作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两国的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为详细了解历史上中法文化交流的缘起、发展与演变,2023年6月8日,明德讲堂特邀国际著名明清史专家、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李晟文先生做客思想系列讲座,为同学们带来明清时期关于中法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精彩报告。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法国耶稣会士的来华与中法关系的开始”、“法国传教士与中法文化交流”和“法国传教士与中国文化的西传”三个部分,由汪前进教授主持。


(讲座主讲人李晟文教授)

        在第一部分“法国耶稣会士的来华与中法关系的开始”中,李晟文教授首先介绍了最早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为例的葡萄牙传教团访华交流的事例,由于明末清初时葡萄牙拥有在东方传教的保教权,因此最早以金尼阁等人为代表的17名法国传教士的访华交流均是以葡系传教团成员身份来到中国的。1680年,南怀仁派柏应理觐见路易十四,请求法国派一批‟德智兼备”的人前往中国,为与中国建立直接的联系,扩大法国在远东的影响,路易十四与其大臣财务总监科尔伯抓住机会,开始了法国传教团的筹备与组建。1685年,路易十四推出“国王数学家传教士”计划,为了避免与葡萄牙保教权的冲突,借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派出六名“国王数学家”传教士前往中国。在受到康熙帝对法国传教士的重视后,1687——1773年间共有 88名法国传教士来华,法国传教士通过学汉语、取汉名、穿华服、行中国之礼的“中国化”传教策略,最终后来居上,成为当时欧洲各国来华人数最多的传教士,并在当时中国传教活动与中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第二部分“法国传教士与中法文化交流”中,李晟文教授指出,路易十四派出的首批“数学家传教团”充当了中法交往的使者和纽带,传教团不仅携带有赠给康熙帝的法王肖像与法国王宫的绘画等礼品来华,也携带各式各样赠送给法王的中文书籍、中国丝绸、瓷器与茶制品返法。在西方地理学知识的传入方面,从利玛窦等人的《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艾儒略的《职方外纪》等著作,到以钱德明、王致诚为例的法国传教士与中国人的直接接触与口头介绍,中国人对以法国为例的欧洲各国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康熙帝的主持和法国传教士与中国科技人员合作下,采用西法绘测的《皇舆全览图》历经十年终于完成,其精确与详尽程度为当时亚洲与欧洲地图之首,在我国地理测量史上意义重大。此外,李晟文教授还指出,通过御前侍讲张诚、白晋每天给康熙讲授数学、天文学、火器等课程以及《根据血脉循环及最新发明编写的人体解剖学》等外科著作、钟表与机械装置的传播,医学、天文学、机械学、建筑学、美学等西方科学知识开始在清廷及文人中流传。

(讲座主持人汪前进教授)

        在第三部分“法国传教士与中国文化的西传”中,李晟文教授首先介绍道,法国传教士来华学习与研究中文,编写中法字典与语法书,翻译四书五经,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西传。其次,李晟文教授以李明为例,谈及了西方传教士对孔子及儒家文化传统的介绍。李明于1696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一书,为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进行辩护。李明赞扬孔子,认为他是中国文化的光辉所在、是中国人思想的源泉,更对孔子在政治教育方面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明认为孔子不仅可以和西方的古代哲人相媲美,而且在某些方面更胜过他们。除此之外,李明还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政治制度进行介绍与称赞,他认为,中国政府有三个重要的“法宝”可以保持中国社会的安定:一是儒家强调的孝道,子女需要孝敬父母;二是孝道的推广,百姓对地方官需要孝敬与服从;三是通过多种儒家道德伦理观念教化民众。李晟文教授强调,由传教士推动的中国文化西传,不仅使中国文化在西方得到传播,而且也对当时以伏尔泰为例的欧洲启蒙运动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李晟文教授总结道:明末清初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中法关系的第一个高潮,而这个高潮的出现与法国耶稣会士的来华密切相关。传教士在中国的根部目的固然是传教,但同时也起到了文化桥梁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把众多的西方地理、数学、医学、绘画等知识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科技与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把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介绍到法国及其它欧洲地区,从而对当时中法、中西关系以及欧洲的启蒙运动都产生了影响, 因而明清时期的中法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很值得深入研究。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的听讲师生和李晟文教授就“中法传教士文化科学交流和中英以马戛尔尼为例商业交流的对比”、“路易十四是否有对‘数学家传教团’为例的交流进行过效果评估以及如何评估”、“对西方各国和科学技术有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康熙帝,在‘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的‘忧患意识’下,为何没能带领当时的中国走向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或规模、体系性的引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李晟文教授鼓励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讲座,唤起大家对中法文化交流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趣。讲座最终在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

(讲座现场互动的同学)

主讲人介绍:

        李晟文,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主编。主要从事明清史、明末至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以及加拿大法语区华人移民史等课题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论著(含主编)主要有 : 《明史研究备览》(1988)《清代文化─ 传统文化的总结和中西大交流的发展》(1991) 《十七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在新法兰西与中国的传教策略》(2001)《马可•波罗以来中国与欧洲美洲的相遇和交流》 (2010)《文化媒介及中国与西方、美洲的文化交流》 (2015)《中西文化的邂逅与交流研究》(2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