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874报道:不止于浪漫的法国文化

  • 图文/杨子轩
  • 创建时间: 2023-03-19
  • 259

        2023年3月17日下午,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黄荣光教授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洪晖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305教室,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题目为《不止于浪漫的法国文化》。本次讲座由黄荣光教授主持。

图1 主讲人洪晖副教授与主讲人黄荣光教授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法国印象”、“文化大国”、“完美的六边形”、“一言难尽的法国人”、“散漫的法国人”、“邂逅浪漫的咖啡馆”、“浪漫的法国人”、“理性的法国人”、“讲礼的法国人”、“罢工文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十部分。
        在第一部分“法国印象”中,洪老师简要介绍了法国的文学巨匠、美食、田园风光等。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均为世界文学名著。侦探小说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侠盗亚森罗平》和乔治·西姆农的《梅格雷探长》。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奥古斯特·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在美食方面,法国菜注重新鲜、原味。法国菜选料广泛,主要偏好牛肉、禽类、海鲜、蔬菜等,特别是烤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在配料上,酒、橄榄油、鲜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法国人的最爱。标准法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法国还是全球最大葡萄酒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葡萄酒消费市场。出产的葡萄酒举世闻名,波尔多、朗格多克、勃艮第,这些名酒产区都在法国。人均年消费量在53至55升左右。

图2  法国美食地图

        在第二部分“文化大国”中,洪老师分别从“法国文化的影响力”、“法国文化的特点”与“中法之间的文化缘分”三个方面阐述法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内涵。法国当今主流文化的形成是历史上个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相互同化的结果。法国这片土地从原始社会起,就是不同民族交汇、融合,不同文化相互影响、渗透的地区。1901-2022年,法国共有66位诺奖得主。法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其科技优势和特长领域有:天文学、遗传学、神经系统、理论与应用数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原子物理、军民用飞机、铁路及高速火车、空间技术及远程通讯、石油技术、核动力工程等。法国还有遍布全球的250多所研究机构,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法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心(CIRAD)、法国国家农科院(INRA)等。
        法国文化具有五彩缤纷的多样性。法国历史悠久而且地处东西欧交汇处,因此历史上成为众多民族迁徙的必经之地或垂涎争夺的场所。这样的经历造成法国民族构成的复杂多样。又因为法国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为当今法国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国文化充满创造性。法国的宗教,法国的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法国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法国的服装、美容和饮食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法国文化的包容性。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同来源的文化基本上都在法国生根、发展.终成为法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充分地体现了法国文化的包容性。在法国,任何文化成果,只要它是美的,是富有创造性的,就能够被法国人接受。正是这种包容性,造就了法国文化的丰富多样。
        法国文化独特的特征是对美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体现法国人创造性的优秀成果。无一不表现出审美方面独具匠心的鉴赏力。无沦是文学作品、绘画、雕塑还是建筑都充分体现了美的艺术。也体现着法国艺术家的匠心独创和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显现出法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及其丰富多彩,这就是法国人自称为“六边形”的土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独特又绚丽的文化。

主讲人 洪晖副教授

        在中法文化缘分方面,两国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和推动各自语言在对方国家的学习与推广,并着力办好“中国法文国际班”和“法国中文国际班”,语言是文化的钥匙,两国互派语言教师在对方教育机构教授各自语言。在法国,中文学习热早已持续多年,汉语是法国中学教育中的第五大外语;在中国,法语也成为中国高考的选择科目,学习法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语言的学习与教授,推进了中法之间出版、电影、音乐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加深了两国民众的文化认知。
        在第三部分“完美的六边形”中,洪老师介绍了法国良好的地理位置。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总面积总面积550000平方千米,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邻比利时、卢森堡,东北与德国接壤,东部与瑞士相邻,东南与意大利交界,南部毗邻摩纳哥,西南紧邻西班牙和安道尔,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

图4 “六边形”国土

        在第四部分“一言难尽的法国人”中,洪老师结合自己在法国留学的经历,将法国人的性格概括为法国人现实,现实得双脚不肯离开地面;法国人节俭,节俭得近乎小气;法国人谨慎,谨慎得多心多疑;法国人理想,理想得想入非非;法国人慷慨,慷慨得忘乎所以;法国人个人主义,个人得随随便便;法国人爱美,美得引领时尚新潮流;法国人浪漫,浪漫得散漫无拘,风趣幽默地阐释了何为一言难尽的法国人。
        在第五部分“散漫的法国人”中,洪老师以法国前总统奥朗德为例进行说明。此前媒体披露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女友瓦莱丽在听闻男友与女演员加耶有染后勃然大怒,在爱丽舍宫乱摔乱砸东西发泄怒气,结果造成了约250万英镑的损失。另外,奥朗德密会绯闻女友时戴的头盔现在也成了抢手货。奥朗德为避人耳目,常在夜色掩护下戴着头盔乘坐摩托车去与情人私会。据法国《巴黎人报》2014年1月23日报道,平时这款头盔年销量只有2万件,但在奥朗德绯闻曝光后的24小时,其同款头盔就热销上千件到断货。厂商现在已经将这款头盔更名为“总统头盔”。

图5 奥朗德约会

        在第六部分“邂逅浪漫的咖啡馆”中,洪老师介绍了法国的咖啡文化。咖啡馆文化,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在那个时代,作家们经常流连与咖啡馆中,在咖啡温软甜腻而又枯涩的芳香之中,品味出一篇又一篇当时是,现在亦然的经典文存。咖啡馆作为都市文化的一个传承载体,一个不可或缺的细胞,理所应当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宣扬世界主义的一个重大任务。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大多不愿意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他们也不是匆匆喝完,而是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泡就是大半天。
        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自觉不自觉地表达着一 种优雅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惬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正因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说遍布大街小巷,树荫下、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以及游船上、临街阳台上等。而形式、风格、大小不拘一格,有咖啡店、馆、厅,这些都附属着建筑物而存在。而最大众化、充满浪漫情调的,还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几乎是法国人生活的写照。
        在第七部分“浪漫的法国人”中,洪老师以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为例以说明法国的浪漫。1938年1月28日,密特朗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舞会上被玛丽·泰拉斯吸引住了。她是一位年仅15岁的初中三年级的学生,1940年3月3日两人正式订婚。此前,密特朗已于1938年9月服兵役。很快二战爆发。当密特朗三次越狱,最终成功,他发现泰拉斯早已与一位波兰人安托万・戈尔多夫斯相爱。密特郎和他的妻子达尼埃尔是在抵抗运动中相识的,当时17岁的达尼埃尔是护士。她的姐姐把正在她的巴黎寓所里藏身的密特朗介绍给达尼埃尔。他们有两个儿子,长子让-克里斯托夫,是记者;次子吉尔贝是教员。除夫人外,密特朗还有一名半公开的情人安妮,并跟她育有一女。1988年,他打定主意把她们从半地下状态中解放出来。有一年,日本天皇访问法国,密特朗把私生女马扎莉娜·潘若带上了国宴。与中华民族强调“克己复礼”约束自己、重视传统不同的是,法国民族重视如何打破传统,瓦解既有的知识与价值观,最终创造的新鲜的东西。例如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法国著名作家拉伯雷在其创作的《巨人传》中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调侃当时法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巨人”形象。
在第八部分“理性的法国人”,洪老师以笛卡尔等思想家、哲学家为例,说明法国人如何崇尚理性。法国是一个崇尚理性的国度,谈到法国的理性就不得不提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在这场启蒙运动中,法国诞生了卢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高举理性旗帜的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等级制度将理性精神深深注入到了法兰西民族血统。
尤其是到了17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代,当时法国政治文化空前强盛,巴黎是当时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此时的法国人坚信自己的文化代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正因此法国人试图寻求一种普遍适用于全人类幸福生活的方式,这种心态决定了法国人对理性主义的不懈追求。
        与此同时法国也是一个崇尚激情的国度,19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家托克维尔在评价自己国民的时候就谈到:“法国民众在行动时任由感情摆布,爱走极端,忽视原则。它性情桀骜不驯,擅长于做一切事物,其中战争最为出色,它在心底里崇尚喧闹、成功和光彩。”
        法国人崇尚激情的一面导致了19世纪其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或另类或极度浪漫主义的作家,其中包含乔治·桑、雨果等人,他们的语言充满激情,情节夸张充满着热情。
        在第九部分“讲礼的法国人”中,洪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法国的日常礼仪。法国人一向都是优雅和浪漫的代表。但是,他们的优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法国,也有不少“规矩”。也因为这些先辈流传下来的礼仪习俗,造就了他们独有的优雅气息。如,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送花的时候不要送菊花、杜鹃花及黄色的花;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仙鹤是蠢汉的标志;也不要送核桃,而核桃是不吉祥;在公务交往中,法国人坚持要求使用法语,若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但也忌讳别人讲蹩脚的法语,认为是对其祖国语言的亵渎,若法语不纯熟,最好讲英语或借助翻译。
        在最后一部分“罢工文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中,洪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法式罢工。有段子说,法国人一年四件事:准备度假、度假、准备罢工、罢工。法国人对于自身权益的保障非常注重,只要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不惜用抗争的手段来争取,因此明明生活在高福利的舒适社会,法国人的罢工抗议仍然是一种常态,除了公共运输系统之外,私人公司、商家和公家机关都会罢工,甚至有专门发布罢工消息的网站。
        法国的工会文化主张:“我们的目标是赢得权利,而不是钱!”。法国人的罢工在法国劳动法上被细分成了几个种类:第一是短时间罢工,也称为警告性罢工;第二是社会职能极其重要的部门罢工或选择在关键的时间点罢工;第三是企业内不同部门或工种轮流罢工;第四是为支援其他行业或企业的声援罢工。

图6 法国罢工场面

        这种保障自己休息权利的文化已经成为了法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1789年的大革命还是1848年推翻路易菲利普的二月革命,争取多数人的权益都曾经是整场运动的核心,由此以来的法国各届政府为了防止革命都极度注重调节社会矛盾,给中下层人民一个发声的机会。
        除去对抗中的喧嚣,法国人用自己充满浪漫气息和艺术性的方式毫不退让地捍卫着自己的权利,法国人有时把罢工当成了一种独特的狂欢活动,也是形成了一道为外界津津乐道的独特风景线。

图7 课下互动与交流

        在提问与交流阶段,在场的师生与洪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与讨论。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的鼓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洪晖,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获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后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语系任教。1994和1997年两次赴法国进修学习。201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5年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主要教授课程:高级口译、商贸法语、经济法语、商务翻译和法国经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经济、欧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