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晚上,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莫扬教授邀请,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老师做客国科大明德讲堂,在雁栖湖校区为来自我校不同专业的300余位同学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伊始,贾老师通过展示大量有关月球车和火星车的图片为同学展现了探索宇宙的魅力,同时用大量古典和原创的诗词文句,迅速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月球和火星探测器研发人员在各个阶段的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谈到玉兔号月球车时,贾老师深情回忆到,当第一次在月球执行任务的“玉兔号”发生故障的时候,玉兔号官方微博上的一句“晚安,地球;晚安,人类”让工作人员和无数网友一度眼含热泪,凝聚着无数工作人员努力和全国人民期盼的月球车,在那一刻仿佛具有了感情,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玉兔二号发射成功后,第一只“小兔子”便不在孤单,但“他乡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执行任务的两辆月球车,虽然是来自地球的“兄弟”,却永远不能在月球相遇。
在讲到火星探测车“祝融号”的研发攻关经历时,贾老师回忆到,刚刚来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时,工作人员都有着“云霄欲上第五重”的雄心壮志。等到准备发射时,探测器仿佛马上要离乡远游的孩子,饱含期许的工作人员依依不舍地为其送别,贾老师有感而发说出“此去蓬莱三百日,冰轮如镜火如萤”形容当时的心境。当探测器在火星开始正常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则是“悬心终落地,谈笑始高声”。
讲座的第二部分,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孩童时期,“东北县城里面的童年格外安静,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总是可以看到繁星满天。”小学时,偶然一次,贾老师对杂志上的一道数学题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x3的点阵里面可以连成多少个正方形?”“那是我第一次在解题速度上超过我的父亲”。初三时,贾老师关于哈雷彗星的一篇文章科普登在了的当时的《武汉科技报》上,还收到了报社寄来的地球仪纪念品,“当时我的中学老师想要发表一篇登报的文章都是有些难度的,这次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正反馈”。读高中时,贾老师经常和同学结伴去观察流星雨,在欣赏神奇的天文现象的同时也不忘细致地记录其数量、亮度、尾焰颜色等。高考报志愿时,贾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终于开始实现自己孩童时候就已萌发的探索太空的愿望。
从东北县城里懵懂的孩童,到探索太空深处的探测器设计师,回顾自己的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贾老师说到“一个人如果能通过努力把工作、事业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无疑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随后问答环节,同学们提问热情高涨,贾老师妙语连珠,对每个同学的问题都耐心地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回答。在此节选部分同学的问题和贾老师的回答供以飨读者。
同学A:请问贾老师如何看待我国航空航天未来的图景?
贾老师:从短期来看,十五年到二十年之内的图景大概率还是按照目前既定的几大方向开展研发和探测工作。长期来看的话,我无法准确预测,但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之间相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B:贾老师认为我们未来移居其他星球的可能性大概有多大?
贾老师:物种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当然是刻在基因里的原始动机,就像人类当年从树上来到地上一样,从地球到太空的这段跨越,长远来看一定是我们人类可以实现的目标。但从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我目前很难刻画出短期内的具体时间表。同学们不妨试想一下,珠峰的生存环境(气温、空气等)对于人类而言比火星的生存环境好很多,但是当前的人类想在珠峰长期生存都尚遥不可及,何况火星。
同学C:在火星和月球探测的方面,您所设计项目经历的试错情况多不多?
贾老师:在太空探索方面,月球和火星探测都是很难为国民经济带来直接回报的项目,我国早期最先开始发展的是气象卫星之类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太空项目,这些项目已经经历过了大量的探索和摔跟头的过程,为我们后续的月球和火星探测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所以我们的这些项目尽管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试错的数量相对会少一点。
提问环节后,贾老师和同学们配合,共同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现场的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大开脑洞,共同将讲座的气氛推向高潮。“如果现在要在火星上开一次运动会,需要哪些准备?”、“火星运动会想举办游泳项目是很难的,因为在火星那样消耗水资源相当于犯罪”、“羽毛球项目也很难举行,火星没有大鹅,做不成羽毛球”。
讲座的最后环节,贾老师抛出了几道趣味问题,通过抢答的方式送出了自己为同学们精心准备的纪念品。“数字1、2、3三个数再加上一个任意数学符号,能构造出最大的数是多少?”“3的21次方”、“2的31次方”、“321的阶乘”,同学们的“竞标”声此起彼伏,讲座气氛无比热烈。
讲座的结尾,贾老师寄语同学们:“人类从一笔一划开始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从123开始构造了精密宏大的数字大厦,我们的人生和中国航天事业一样,都需要充分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