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864报道:彝族社会的变迁:从列斐伏尔城乡空间理论看

  • 图文/张健
  • 创建时间: 2023-03-04
  • 462

        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中西方学界的彝族研究通常来自于人类学、社会学与城市治理等各学科。基于此,2023年2月28日下午15:30,明德讲堂特邀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UAES妇女委员会主席伍呷博士做客历史系列讲座,从交叉学科视角出发,讲述彝族家园横断山脉特殊地理气候特点与社会变化,并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彝族地方特色的城乡空间概念。本次讲座由孙小淳教授担任主持。

(讲座主讲人伍呷博士)

        本次讲座主要由两大内容构成,第一大内容主要向同学们科普彝族相关的人文地理特点和社会变化,分为“地理空间”、“城乡空间”、“诗韵山水:人文意境的感知”、“访学者足迹,探社会变迁”和“总结”五个部分;第二大内容作为拓展延伸,向同学们介绍如何从列斐伏尔的城乡空间理论来理解彝族的社会变迁,包含“融合建筑学”、“诗歌鉴赏”、“古籍研究”、“理论作品”四个部分。
        讲座开场,伍博士首先简明扼要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根据全球馆藏彝文文献介绍彝族社会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等,并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探讨彝族城市(尔库)与乡村(拉达)关系变化,从多领域、多学科的视角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与彝区发展的新命题。
        在“地理空间”内容中,伍呷博士图文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横断山脉中的山川河流、湖泊和草原概况。在“城乡空间”内容中,伍呷博士举例尔库城市并引用刘绍华作品《我的凉山兄弟》中揭示的凉山诺苏对城市的初步感知和向往来表达凉山彝族人民对“城市”的想象和认知,其次通过彝族传统土胚房和聚落空间、彝族人民理想的农耕与放牧结合的生计方式来介绍彝族人的农村(“拉达”)。

(讲座主持人孙小淳教授)

        在“诗韵山水:人文意境的感知”内容中,伍呷博士举例彝文史诗《勒俄特依》讲述了彝族人民的空间表达和对人文意境的感知,此外,伍呷博士声情并茂地诵读“让我们回去吧,回到出发时的地方,让我们回去吧,带着全部行囊,告诉我,是谁还在那里等待,那执着和向往从未改变,我好像又听到了群山的回声,我也许又梦见了迁徙的部落和牛羊,让我们回去吧,让我们回去吧,那些接受迁徙的梦想和希望,都将变成现实,让我们回去吧 让我们回去吧,我们要在那里再一次获取生命的力量……”——《让我们回家吧》和“钟表走着走着,就听不见声音了,夜晚降临,羊群像白云散布人间,有风经过山岗……”——鲁娟《我的村庄》,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诗韵山水。随后,伍呷博士进行简单拓展,举例俄罗斯著名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诗歌节选内容“我望了一眼那所明媚的住房,只见卧室里燃着蜡烛,闪烁着冷漠昏黄的幽光”同上述鲁娟《我的村庄》作为诗歌空间表达的对比,感受国内外差异,紧接着,再以国内诗人吉狄马加的《彝人之歌》“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因为我在等待雄鹰的出现,我曾一千次守望过群山,那是因为我知道我是鹰的后代,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因为我在期盼民族的未来,我曾一千次守望过群山,那是因为我还保存着无法忘记的爱,哦啊呀啊伊啊呀啊呀咯,从大小凉山到金沙江畔从乌蒙山脉到红河两岸……”和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的《北波罗的海》“跃出视线之外,外面的世界劫持一张脸孔为人质:苍白,平敞,被雪困住……”来作为对比赏析。最后,伍呷博士举例卢德福的作品《夫妻之二赶场》、《母亲》,阿力柯且作品《凉山雪》和部分宗教建筑类作品来阐述绘画中的空间想象与表达。

卢德福作品《夫妻之二赶场》

阿力柯且作品《凉山雪》

        在“访学者足迹,探社会变迁”内容中,伍呷博士依次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如法国Paul Vial和英国皇家工程师Willarm Gill、国内民族学者庄学本、林震华以及郝瑞、缪格勒等学者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的考察与探究。最后,伍呷博士做了简要总结:空间概念不仅仅是物理微学概念,也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的概念;空间概念不仅仅在于理论讨论,同时也关注今天乡村振兴项目设计的科学性;非族区域地理气候环境特点,北到南方向大江大河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氓江在雷波隔壁宜宾汇合长江、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波,向家坝世界级别水电站布局;乡村振兴项目应该借鉴全球理论,考虑各地区特有资源,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蓝图。扶贫期间的 (三上运动) 上桌子,上板凳,上床,可以考虑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直到日本韩国特点,栏杆式建筑,榻极米文化,照顾当地民族建筑图,生活方式。彝族依德床文化,空间布置,推进乡村振兴速度。参考日本学者提出的《照叶树林文化带) 学识,尊敬当地建筑理论,家庭空间,宗教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环境空间。最后,伍呷博士着重提到了跨学科研究,如融合建筑学,空间慑念,本民族和外来学者研究,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摄影电影,绘画,音乐等不同学科,鼓励同学们要多关注交叉学科跨越学科方法。
        随后,伍呷博士开始了拓展延伸内容讲述,在介绍“融合建筑学”时,伍呷博士举例openAI团队结合跨总学科方法进行文献研究和自己同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民族宫图书馆商量合作的跨学科资料,启发同学们关注交叉学科跨越学科方法,创新与交叉学科跨越学科紧密相关的重要性。伍呷博士向同学们分享到明年开展的首届中法图书馆彝族古籍联合展览策划,希望新世纪的研究生能眼观六路环听八方。伍呷博士讲到,中国自己的创新雷要借鉴全球资料,也应该照顾自己先辈迹产。只有这样的中西结合才能有真正的创新。随后,伍呷博士又举例陈子昂、李白、韩愈的诗歌,来介绍诗歌中对城市空间理论的体现和反映的历史时代和社会变迁。最后,伍呷博士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全球图书馆内如美国、法国、英国彝族古籍的情况,并科普了《蒙塔尤》及农民研究学派和部分经典的现代化文化理论观点和主要学派。
        在互动环节中,伍呷博士和同学们在“云南考古与彝族的联系”、“少数民族汉化、文化遗失”等问题上进行了探讨交流,并和彝族同学、特邀嘉宾现场为同学们演唱的彝族民族歌曲,同学们深受鼓舞,掌声经久不息,讲座最终在同学们为伍呷博士和嘉宾献花的依依不舍中结束。

现场听讲的同学

主讲人介绍:

        伍呷(ꇉꃶꃴꇤꏂꅿꃀ)博士,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UAES妇女委员会主席,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双语教育基金创始人会长。


特邀嘉宾介绍:

本次讲座中伍呷博士邀请广西彝族学会会长兼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副秘书长罗乌支老师和国家卫健委研究所果基尔锑所长进行了补充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