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51报道:道德寓意、炼金术和药:普桑的《墨丘利、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研究

  • 图文/蔡金铭
  • 创建时间: 2021-11-09
  • 1251

  2021年11月8日星期一下午3点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在雁栖湖校区教一009教室举行以“道德寓意、炼金术和药:普桑的《墨丘利、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研究”为题的明德讲堂“人生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央美术学院于润生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莫扬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主讲人   于润生副教授

主持人 莫扬老师

  尼古拉·普桑是法国古典化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人物,其风格清晰、严密,具有秩序感。普桑早期作品《墨丘利、赫尔塞和阿格劳洛斯》是一件体现16-17世纪欧洲思想道德、科学观念,反映文学、图像互动的画作。讲座通过这幅作品向同学展示激情表现理论、修辞学传统、图像手册、神秘主义以及生命体验进入普桑画面的复杂过程。

  于润生副教授展示了不同时期同种主题的作品,向同学们生动地阐释尼古拉·普桑在《墨丘利、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作品中对于版画16世纪画家的构图和人体姿态的借鉴,对于象征手册关于该母题的寓意解释吸收和在修辞学原则下对于“激情的表现”命题的回答。他认为,从修辞和象征的视角看普桑的这件作品,墨丘利与赫尔斯的结合超越纯粹情欲,带有新柏拉图主义的意味。墨丘利作为神使,象征着属灵、轻盈、具有能动性的精神,而赫尔斯则象征与之对立的沉重、被动的物质和肉身。


 

  在此基础上,于润生副教授指出,首先这件表现激情的作品,是寓意人受到正确精神的指引,摆脱异端毒害,与真理结合的道德图式;其次,它可能是包含利用汞(墨丘利)与其他第一元素结合,获取哲人石并最终实现嬗变的炼金术视觉表达;第三,在前两种解释的基础上,它还可能是普桑患梅毒期间利用汞(墨丘利)治疗病痛的手段及心得体会的视觉表达。

  问答环节,于润生副教授与同学们就艺术研究方法和艺术史进行讨论,讲座最终在一片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