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下午,明德讲堂第531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1-207举行,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施光海教授受邀主讲,做了题为“和田玉和翡翠:产出、特征及鉴赏”的精彩报告。人文学院黄荣光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玉在中国过去与现在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人爱玉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施光海老师以“什么是玉”这一问题开始,阐述了《说文解字》中“石之美者且有五德”的具体含义,并与现代的玉石概念相对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解释了到底何为玉。之后,他通过两件故宫博物院藏的和田青玉雕引出玉的起源,强调了中国古代玉器历史起始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范围之广、器形纹饰之多、内容之丰富、做工之精细、影响之深远,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又举出古印度有钻石、古埃及有祖母绿、古巴比伦有青金石和绿松石等例子,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伟大的帝国总是诞生在有河流和珠宝玉石的地方,这可能不只是一种巧合。接着,他以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红山文化的玉龙为代表,简要讲述了中国悠久深远的玉文化。并将玉石的主要两大类——和田玉和翡翠作为重点,从产出、特征、鉴赏三个方面进行科普。
他先是阐明了和田玉的定义及其具有的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指出其主要产在花岗岩、超基性岩和变质岩中,按颜色可分为六种,白玉最佳;按产状可分为四种,子料为上。而关于和田玉的鉴别,施老师说,难的不在于判断是否为和田玉,而在于子料和产地的判断,随后又补充了鉴别方面的知识。
最后,施老师对翡翠的特征进行了讲解,翡翠质地多样,从玻璃地到瓷地;颜色丰富,绿紫黑红棕甚至无色多色;用途多变,亦宝亦玉亦观赏石,更是很好的文化载体;同时翡翠的价格跨度也超乎想象。
在讲座的结尾,施老师感慨,玉在中国过去与现在都有重要地位,传承这一传统,要靠自古爱玉的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有且只有自己才能传承。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请教了关于如何识别翡翠品种等问题,施老师均做了清晰明确的解答,同时也将我国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如何平衡传统与发展,以及如何做到特色与共性共存、共赢的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主讲人简介:
施光海,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中心主任。曾任地大博物馆馆长,中国地质大学宝石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北京高等学校宝石学创新实践基地主任等。国际宝石期刊《Journal of Gemmology》和《Gems & Gemology》副主编、编审,英国宝石协会终身免费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