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494报道: 人文素养与科学创造

  • 创建时间: 2018-06-19
  • 2194

2018年6月13日,明德讲堂第494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1-107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人文素养与科学创造”的精彩报告。人文学院詹琰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张百春教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他自己的留学生活,他说,自己留学的时候恰逢苏联解体,复兴民族哲学,这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契机。他认为,古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世界是俄罗斯民族最伟大的东西,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东正教。

尽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有很多明显的区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都需要灵感。人文学科至少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灵感来源之一,提高人文素养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必修的功课。

哲学是爱智慧之学,要了解哲学,需要从最初的哲学家与哲学思想开始追溯,学习西方哲学,就要追溯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习中国哲学,就要追溯老子、孔子等的思想。而他们的思想,表达的极其简单,所以哲学都是非常简单的,并不是晦涩的。作为理工科的研究者,大家要了解哲学,可以选择容易理解的、简单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信心。比如唐诗宋词,他认为,唐诗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知识,而中国却几乎没有哲学学者研究唐诗宋词中的哲学,这是十分令人悲哀的。张老师建议大家也可以从《论语》开始读起,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揣摩,或者去读自己喜欢的小说,读的多了,积累的多了,人文素养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张老师还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精神很健康,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困扰,那就表明他没有精神。

无论怎么界定人文素养,哲学都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关键是如何理解哲学。哲学是精神的行为和活动,学习哲学就是过一种精神生活,过精神生活是人文素养得以提高的保障。一切创造的灵感都来源于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他希望大家都能过精神生活,享用精神大餐。这样,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都不会对我们形成困扰。

主讲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欧美同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哲学博士(1988-1993)。2013年荣获俄罗斯国家奖章——普希金奖章。研究方向是宗教学、东正教、俄罗斯哲学。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会与俄罗斯社会转型”,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正教的灵修传统”。出版专著2部,合著1部,译著15部,文章和译文一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