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492报道: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哲学叙事

  • 创建时间: 2018-06-12
  • 1461

2018年5月30日,明德讲堂第492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1-108举行,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哲学叙事”的精彩报告。人文学院詹琰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王老师首先提出,性医学,一般是形态、性娱与生殖功能、代谢障碍及心理异常的矫治,一般是性娱的过度索求。一半是医学话题,一般是社会学与哲学话题。

接着,王老师介绍了性与情感(两情相悦)的捆绑,人类情感的曲折性,容与徘徊,动物性与精神性,生理性与病理性,过敏与麻木,世俗与神圣,放浪与端庄等概念。他介绍说,性是一场革命的旅程。最早期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观点:一切精神障碍与性压抑有关(源自俄狄浦斯情结),都应该通过梳理理性心理而得到解困;在20世纪,爆发了两次裤裆里的药学革命,避孕药颠覆了性与生育捆绑的法则,伟哥颠覆了不应期的困顿和性与情捆绑的法则。这引发了性解放运动,婚外情,一夜情等动摇了现代的婚姻制度;在此之后,源自人类性麻木的恐惧与反抗的虐恋诞生;再后来,数字化时代使虚拟性爱产生,双性恋与同性恋兴起。

避孕药的发明是具有拯救意义和颠覆意义的。这其中,桑格、平克斯、张明觉等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来,“伟哥”出现,这又引起了具有颠覆意义运动。所以,王老师认为,历史是一个大摆钟,在不断地左右摆动。

王老师呼吁,回归爱的本质。他介绍了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中的观点:如果说性欲是指对两性行为的追求,爱欲则是指性欲在“质”和“量”上的提升。

在爱德华团队研发的试管婴儿技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国内的35万篇报道中,只有一篇对其提出了质疑,王老师说,这与国外的50%的质疑与反思的报道量相差甚远。而人文主义的质疑与反思是至关重要的,人类优生的诉求中包含着复杂的哲学伦理问题,人工生殖衍生出了许多问题,宗教与文化习俗中出现排斥态度。

主讲人简介: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生死哲学、技术哲学、叙事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