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481报道:虚拟复原与色彩重建——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的拓展

  • 创建时间: 2018-05-15
  • 1743

    2018年4月26日,第481期明德讲堂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马清林研究员应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虚拟复原与色彩重建——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的拓展》的精彩报告。人文学院宋国定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马老师以热力学定律为引子,从铜、铁、玉等各类材料的古代文物的介绍入手,介绍了文物保护技术与材料特性,并以敦煌壁画的保存现状与著名画家张大千上世纪三十年代对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的比较为例对文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进行了系统地阐释。文物数字化中的虚拟修复与色彩重建是科技发展带来的重要手段,以三维激光扫描和成像技术获取立体图像,以科技分析获取颜料色彩信息,以虚拟修复为复原性探索实践,可以多角度全面展示佛教造像的全貌。

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年代跨越北魏到北宋,部分造像表面的贴金彩绘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变色,为保护文物及其重要信息,马老师的团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成型技术、三维视频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颜料成分、颜料的涂绘结构和佛造像表面现存颜料色度,尝试性地开展了菩萨立像虚拟复原和色彩重建,最终以实物再现方式完成菩萨穿着服装的复原,这是近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成功案例之一。

 

讲座中,马老师的演讲风趣幽默,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倾听并在互动环节积极同老师交流。同学们请教了关于颜料层次、颜色如何配比、张大千临摹壁画与现实壁画的区别、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看文物修复中科技分析和传统工艺的关系等问题,马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做出了清晰明确的回答。

主讲人简介:

马清林,1986年兰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理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等。2003年荣获第四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进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民盟中央委员。出版专著4部,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