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明德讲堂第477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钱益汇教授受邀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公众视野下的博物馆与社会》的精彩报告。人文学院宋国定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二十世纪初,中国进入自主设立和经营博物馆的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理念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国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中,传统意义的博物馆正向公众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过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钱老师从十几年前的博物馆与现在的区别入手,并以洛杉矶县立博物馆为例阐述了博物馆的服务种类和主要内容。首先,钱老师讲解了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从博物馆的定义出发,区分了中西方博物馆定义的差异,并为同学们展示了近年来“国际博物馆日的”的活动主题以及博物馆的学科体系等。
第二,新博物馆学背景与社会功能转型方面,钱老师从《魁北克宣言》中提到的关怀社群与社区的需求是新博物馆学基本需求入手,解答了新博物馆学的基本内涵、发展以及社会功能。他认为今天的博物馆已经从单纯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已经转型为服务于社会和人,逐渐成为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
第三,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博物馆事业与观众关系需要吸收观众意见;微观方面,博物馆内部发展与观众之间需要从博物馆陈列的调研、策划、展览与讲解、评估以及博物馆社教部门与观众的角度考虑。博物馆应成为服务于民众的“大学”。
第四,博物馆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是帮助博物馆实现其教育使命的专业工作者”。博物馆教育以实物、环境、社会性学习为内容,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并形成补充,提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
第五,当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生活化越来越多,与公众也更加密切。钱老师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其中提到的独立策展人模式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但这方面在中国全面推广仍有难度。同时美国的网上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在中国也有很大发展空间。
最后,在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博物馆日益成为重要的文化指标。面对新形势,博物馆如何更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措施,以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经济建设,成为每一个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公众也应该加强对博物馆的认知,更加关注博物馆,共同构建公众与博物馆的和谐关系。
讲座中,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倾听钱老师精彩纷呈的讲演,并在互动环节积极同老师交流。同学们请教了关于博物馆策展、博物馆学术研究、博物馆相关书籍及博物馆参观中建筑设计、灯光设计等问题,钱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做答。
主讲人简介:
钱益汇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具有国家田野考古领队资格。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青年燕京学者培育计划。主要从事商周考古学、手工业考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教育等教学与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美国福特基金等基金项目。撰写及参编著作多部,在《考古》、《文物》、《第四纪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八届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