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晚18:30,明德讲堂历史系列第399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2-201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韩建业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欧亚世界的诞生”的精彩讲座。人文学院尚雪博士主持了本场讲座。
韩建业教授介绍了欧亚大陆地理、文化环境背景下的一致性,并说明农业地区交流反而更慢,所以中国文化具有内敛、稳定性。讲座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是“现代人”的殖民阶段,主要生活方式是狩猎采集,是农业、语言、文字的孕育期,也是人性形成的关键阶段。距今约40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非常重要,而欧亚世界的诞生奠定了此后全球人群和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基本特征。
第二阶段是处于全新世大暖气的新石器时代。10000多年以来亦农亦采集狩猎人群在旧石器时代基础上发展、分化和交流,欧亚世界形成三大文化圈。农业起源、农业人群的扩展以及定居的出现代表了一定的社会秩序,而东西方陶器、铜器的交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全新世中期适宜期向降温期的转变的铜石并用-早期青铜时代,5500年以来东西农牧人群间的交流加强,社会复杂化加强,东西方文明也在此时诞生。文字出现是文明的重要标识。
第四阶段是4000年以来东西农牧人群间交流的青铜时代晚期-早期铁器时代。青铜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制陶技术盛极而衰、社会急剧复杂化和王国文明的出现、畜牧经济迅猛发展和文化格局的重大调整是此时期的重要特征。
讲座反响热烈,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倾听韩教授的讲述。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交流,对中西方交流、文字起源、中西方文明等提出疑问。韩教授对同学们的疑惑给出耐心、详细的解答。
主讲人简介:
韩建业,甘肃通渭人,在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级教学名师,美国盖蒂研究院(GRI)客座学者、德国考古研究院(DAI)访问学者。担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涉及文化谱系、聚落形态、人地关系、古史与考古学对证、中西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出版专著或考古发掘报告15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