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晚,明德讲堂文艺系列第377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指挥赵越先生受邀主讲,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寓教于乐”——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的精彩报告。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赵老师从《吕氏春秋》里高山流水的典故开始了讲座,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高山流水是雅乐的代表,雅乐具有中正和平、典雅纯正的特点,经常用于古代特定的政治场合中。
赵老师认为音乐在中国传统礼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政治和社会功能的意义很强。历代统治者必制定一套与礼制相应的、视为国家灵魂与核心理念代表的乐舞,其内容主要为弘扬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同时有祈福保安之诉求。对于文人来说,更倾向于崇尚平淡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代文人在自觉追求一种绚烂之极之后而复归平淡的审美理想风格,比如苏轼也大力倡导“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作诗理念,要求在艺术创作之时应该求真求朴,不必刻意雕琢,以平淡古朴唯尚,因此音乐艺术也是始终自觉地向这种古朴淡雅的风格靠近。
同时,“乐而不伤,哀而不淫”的音乐思想影响着古代艺术家们的文艺创作和审美理念。古琴乐代表作之一的《醉翁吟》是依据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谱成曲调的,这首琴歌虽略有些惆怅与哀伤之情,但其旋律却比较简约、流畅、朗朗上口,而其意境也颇为宁静、平实、淡雅,恰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寄情山水、欣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乐观情怀相照应,这表达了他们崇尚和追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意境,试图达到人生的超然豁达境界。
赵老师对中国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保持学术性的同时也不失趣味性,台下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结束后,刘老师还与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图 赖明东】
主讲人简介:
赵越,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指挥,多年来从事古代音乐与雅乐的重建工作。负责“雅乐乐理理论重建”、“仪礼复原—乡射礼用乐复原”、“六小舞重建复原”、“律吕谱实操复原”等国家级项目。受邀北京大学等国家级高等院校讲习传统文化与雅乐文化,其雅乐方面作品《驺虞》《鹿鸣》《关雎》等已作为我国部分传统比赛、出访与来访、礼仪与表演活动中仪式规定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