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蓝印花布为例

  • 创建时间: 2016-03-31
  • 1716

2016年3月28日晚,第334期明德讲堂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吴元新大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保护与传承蓝印花布的点滴。人文学院杨丽凡老师主持了本场讲座。

吴老师解释了何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这其中就包含了民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吴老师介绍了自己与蓝印花布的情缘。在80年代的中国,由于受到现代工艺的冲击,只有地处比较偏远闭塞的启东市完整保留了传统蓝印花布技艺。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了蓝印花布工厂,开始学习蓝印花布技艺。在工厂的日子里,由于日本公司的订单对不同地区花样编号的混乱,使得他萌发了要编写一本蓝印花布花样大全的想法,在很多的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

而后,吴元新介绍了关于蓝印花布的保护与现状。“我对我的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定位就是保护与抢救。”在讲到他的蓝印花布博物馆时,他这样描述了蓝印花布的现状。因为蓝印花布是平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中的被面、包袱布等物件有多么重要的价值,再加上蓝印花布的主要使用者目前都已经年过古稀,在不少地区有将老人生前物件烧给逝去老人的习俗,导致现在蓝印花布处在一个急需抢救的状态。

“仅仅保护是不行的,不但要传承传统工艺,还要发展。”吴元新谈到蓝印花布的研究和发展。他认为蓝印花布要研究创新,要逐渐融入现代生活中去,要结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体现蓝印花布的美感,要改变蓝印花布“土”的观念。随后吴老师展示了蓝印花布桌旗,蓝印花布手包以及旅游纪念品蓝印花布“年年有余”等设计。呈现了现代生活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

讲座的最后,吴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在台湾爱仁美术馆的展览,展览用印花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呈现了蓝印花布这一传统工艺的美感,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展览策划更是让吴老师赞不绝口。

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了。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吴老师解答了“如何能让蓝印花布具有现代美感?”“什么样的蓝印花布才有艺术价值?”等问题。

                                                                                                                   【文/王晨,图/王晨】

主讲人简介:

       吴元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四十年来竭尽全力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抢救保护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实物遗存两万余件,创新设计近千件蓝印花布纹样及饰品,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等十多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