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23年第15期报道:张夏硕的实用主义科学哲学——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

  • 图文/汤卉頔
  • 创建时间: 2023-10-31
  • 1539

2023年10月27日下午1点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3年第15期“科学与人文”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5教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孟强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张夏硕的实用主义科学哲学——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的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苏湛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孟强教授对张夏硕的履历进行了简要介绍。张夏硕,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授,科学实践哲学学会创始人,曾任英国科学史协会主席,著有《实在人的实在论:新实用主义科学哲学》(2022)。

接下来,孟强教授从七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

一、科学实践哲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实践”成为重要课题,并由此衍生出一种跨学科、多维度的科学实践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s)。科学实践哲学主要源自两大思想——科学知识社会学和以哈金、盖里森、富兰克林等人为代表的新实验主义。

  孟强教授指出,科学实践哲学具有六大基本特征,分别是:从研究科学成品到研究科学过程;从先天的、理想化的科学说明到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说明;从规范研究到描述研究;反对辉格史与合理重构;从祛情境化、纯认知的、个人主义的立场到情境化的、社会的、集体的立场;从沉思世界到改造世界。

   二、科学实践哲学的实用主义暗流

孟强教授认为,实用主义是在“暗地里”推动科学实践哲学,即在科学实践哲学发展历程中,实用主义不是明确的理论源泉,不是直接的思想动力。以库恩、哈金和拉图尔的观点为例,孟强教授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指出了相比库恩和哈金,拉图尔与实用主义更近,但也不是明确的实用主义者。同时,孟强教授总结到,实用主义是科学实践哲学发展的背景。

 三、如何理解实用主义

张夏硕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对科学实践保持高度敏感性,他认为许多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不接地气的、不切实际的。张夏硕的著作《实在人的实在论:新实用主义科学哲学》则是标志着实用主义暗流成为“明流”。

孟强教授阐述了张夏硕在该著作中对实用主义的理解:第一,实用主义超越语义学;第二,实用主义首先是实践哲学;第三,实用主义是彻底的经验主义;第四,实用主义应坚持经验方法论,即推崇杜威的“探究逻辑”(logic of inquiry)。

 四、“行动知识”

在一般观点中,科学的核心成分是知识,知识是由概念、假设、规律等构成的理论集合。作为科学理论哲学中的概念,“命题知识”(propositional knowledge)限制了科学哲学的解释力。在此背景下,科学实践哲学的分析单位——“知识活动”(epistemic activities)和“实践系统”(system of practices)诞生。

“行动知识”是指根据能力和行动理解知识,与“能力知识”(knowledge-as-ability)、“能知”(know-how)是近义词。而知识活动是行动知识论的基本分析单位,多种知识活动共同构成“实践系统”。

为了方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上述概念,孟强教授以拉瓦锡创造的一个新的化学实践系统为例,指出其中包含的知识活动有制造化学反应、通过重量测量追踪化学物质、对化合物进行分类、通过燃烧分析有机物等等。

 五、操作融贯

对知识活动和实践系统的定义中出现了一个关键词:“融贯”。而在张夏硕的实用主义科学哲学的方案中,“操作融贯(operational coherence)”是基石。

孟强教授分别讨论了“融贯”、“操作”以及“操作融贯”的定义。

“融贯”来自真理论,指的是当一个信念系统的成分相互一致(consistent),当它显示出一定的整体简单性时,该系统就被说成是融贯的。

“操作”来自操作主义,代表着实践、行动。

操作融贯则是指“一个活动是操作融贯的,当且仅当构成该活动的操作之间存在和谐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融贯活动的具体实现是成功的;后面这个条件作为判断融贯的间接标准。”

进一步,孟强教授提出,“操作融贯”对真理融贯论进行改造,将信念融贯重构为实践融贯。与信念融贯一样,操作融贯反对真理符合论:推崇康德哲学, 而与信念融贯不同,操作融贯立足于实践,避免了信念融贯蕴含的唯心主义。

 六、重构实在与真理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是科学哲学的一大重要话题。孟强教授总结了张夏硕的实在和真理的主张:实在和真理是二阶概念,其意义奠基于一阶科学实践或认知操作;对实在和真理的判定依赖于操作融贯;它们不是规范性的,而是描述性的;它们是罕见的成就,失败是常态,而成功是例外。

   七、积极行动的实在论

张夏硕提倡积极行动的实在论,它代表着一种发展科学和推进知识的积极态度。

孟强教授解释,张夏硕的实在论不是哲学立场,而是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张夏硕认为他的科学实践哲学是通过追随科学实践理解科学,且不添加不切实际的哲学解释,并是现实主义的(realistic)而非实在论的(realist)。其中,追随不是盲从、崇拜,而是“听其言观其行”,基于科学实践解释知识、实在、真理的意义。

   八、总结与评论

最后,孟强教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张夏硕旗帜鲜明地将实用主义引入科学哲学,建立一种以实践和行动为导向的科学哲学。他的实用主义科学哲学方案基于操作融贯性对知识、真理和实在等进行了系统而连贯的重构。孟强教授认为这种方案建立在张夏硕多年的科学史研究基础上,突破了主流科学哲学的局限性,实用主义不再是科学实践哲学的暗流,而成为了科学实践哲学的明确理论支柱之一。

同时,孟强教授也对张夏硕的主张给出了六点批评:第一,严重忽略了科学的社会维度,认知实践主体应该是“共同体”;第二,康德哲学不能为科学实践哲学提供本体论框架,实用主义是新“哥白尼式的革命”;第三,“积极行动的实在论”有违实用主义精神;第四,操作融贯概念过于宽泛、模糊;第五,没有说明如何从“行动知识”重返“命题知识”;第六,现象学的缺席。

讲座结束后,孟强教授就讲座中的问题与在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讲座顺利结束。

 

【图文/汤卉頔】

【主讲人简介】

孟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实践哲学、现象学科技哲学、法国哲学。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从表象到接入科学实践的哲学研究》(2008)和《科学、存在与政治》(2018)两部专著。目前主要兴趣为斯蒂格勒和斯洛特戴克的技术哲学、认知与技术、实用主义科学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