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20年第7期报道:第5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颁奖礼

  • 何涓
  • 创建时间: 2020-11-18
  • 2001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两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2020年第7期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阶教室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苏湛副教授主持了本期讲座。




        本次讲座也是第5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颁奖礼,“科史哲青年著作奖”于2015年创办,以伦敦政经学院哲学系的拉卡托斯奖为模板,每年评奖一次,奖励40岁以下年轻学者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领域出版的学术专著,以促进青年学者的学术进步与职业发展。

 

         颁奖典礼结束后,获奖者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张卜天教授以及厦门大学哲学系杨仕健副教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张卜天老师认为基督教的原罪观点深刻影响了近代科学方法的构建以及关于知识基础的讨论。16和17世纪关于人的堕落及其对心灵和感官造成的伤害的讨论直接影响了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张卜天老师直接引用了历史上科学人物的一些观点,论述了“亚当堕落之后”对于理性、错误和知识的理解,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张卜天老师指出了传统哲学史写法的不足。流行的观点认为,近代哲学主要关注认识论,并用从形而上学(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变来刻画中世纪到现代的转变。事实上,17世纪的知识讨论与经院哲学的差别并不在于世俗性而在于比经院哲学的讨论更明确的依赖于启示神学的帮助。

        杨仕健老师报告分享的主题是当代生物学哲学中的个体性问题,指出个体划界难题的成因主要来自生命世界的固有差异性和生物学家们认知的多样性。生物学哲学的任务是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表征系统以包容多样性的生物学个体。





        杨老师在目前几个主流观点中,重点介绍了克拉克的进化跃迁视角,作为个体本质属性的“个体化机制”,实际上也是进化跃迁的核心机制。




        杨老师综合几个观点认为,约定论在现象上能包容生物学理论的多元性和演变特征,克拉克的本质主义一元论在现象和本质中建立起功能主义的桥梁,具有较大的启发价值,进化跃迁视角有助于克服过去静态表征体系的不足。合理的整合约定论和本质主义一元论,有助于将进化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整合在一起,促进进化生物学与其他生物学科研究的综合。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王晴,图/王晴】

 


【主讲人简介】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清华大学科学人文经典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科学史刊物《ISIS》编委。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史,科学与宗教。主编《科学源流译丛》、《科学史译丛》、《世界科普名著译丛》、《科学经典译丛》等系列书籍。

        杨仕健,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科技哲学专业,读博期间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系联合培养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的哲学与历史研究,特别是在当前生物学“扩展综合”的大背景下,讨论不同分支领域生物学理论框架的综合、协调问题,以及“生物学个体性”这个核心概念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