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18年第16期报道: 国学与科学

  • 王广超
  • 创建时间: 2018-11-05
  • 1257

2018年10月26日下午两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18年“科学与人文讲座”第16期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1-1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王渝生老师就对中国古代国学和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演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刘晓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首先,王老师介绍了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他在贝尔纳传统的科学定义之上结合我国国情对“科学”进行了新的理解。他认为科学是知识,还是知识体系;是社会活动,还是社会建制;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精神力量。然后,王老师以习总书记的讲话为背景,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四大前沿科学、六大高新技术。

其次,王老师又向同学们解释了他所定义的国学。这里的国学不是狭义的国学而是广义的国学,广义的国学不仅包括人文国学,还包括自然。他以刘徽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为例,说明了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的思想方法与西方的逻辑证明和公理化体系同等重要。接着他又以司马迁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等案例证明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辉煌。他认为在古代,中华科技文明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落后是从西方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的。

最后,王老师回到最初所提到的李约瑟问题,并强调了中国古代国学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中国的传统系统思维方式在当代和今后科技整体化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吸收和应用传统科技基因,开发创新现代科技,将我国传统科技优秀基因古为今用。

王老师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口才令在场同学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杨粲然,图/杨粲然】

【主讲人简介】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1978级研究生。现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1993-2000年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2006年任中国科技馆馆长、研究员。

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中国算学史》等。荣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战略研究突出贡献奖等。《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全国科普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