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18年第13期报道: 1927-1937年间的无线电技术与中国社会

  • 王广超
  • 创建时间: 2018-06-25
  • 2142

2018年6月22日上午9时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第13期在中关村校区S202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研究生雷震(John Alekna)就“中国的信息革命:1927-1937年间的无线电技术与中国社会”进行了演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张藜教授主持了讲座。

本次讲座为雷震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即“无线电技术、政治与现代中国的起源: 1922-1958”中的部分内容,主要讲述1927-1937年间发生在中国的信息革命。在第一部分,雷震博士主要阐述了彼时城市的无线电发展状况。20世纪30年代,由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收音机的价格有所下降,收音机也开始逐渐在城市中普及。当时,收音机多设在公共场所,比如茶馆、剧院,以此吸引更多的客人,而收音机所传递的京剧、弹词也非常受大众欢迎。商店门口也有收音机,可以有效地吸引客人,以至于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政府也制定了城市广播计划,在路口、公园、政府大楼等场所设立喇叭,播放教育、宣传、新闻等节目,甚至每周一还有例行的孙中山纪念节目。

在第二部分,雷震博士则主要讲述了1927-1937年间内地城市和农村的无线电发展状况。他通过具体的史料和案例,生动地描述出了内地城市商人设立收音机、乡村筹资采购收音机、农民通过收音机收听科学知识的景况。政府还制定了农村广播计划,建立收音站,培训收音员,用收音站传播新闻、宣传、教育等内容。特别是随着新生活运动的兴起,农村无线电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而在当时的广播内容中,每天晚上都有一小时的国民党宣传节目。

在第三部分,雷震博士重点论证发生在1927-1937年间的信息革命对中国政治、社会的影响。他认为,一二八事变是无线电信息革命引发政治动员的最早表现。而在一二八事变之前,无线电信息革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政治生活的影响其实已经显现。由于广播节目总会涉及政治宣传、战争新闻等内容,人们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接受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

在第四部分,雷震博士简略地讲述了西安事变爆发前后无线电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通过丰富的史实,指出张学良具有丰富的无线电使用经验,因而,在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可以迅速占领西安广播电台进行广播宣传。而全国人民对于广播新闻的关注,以及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广播报道,对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总会作用于人类社会,无线电技术也不例外。雷震博士的演讲,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对无线电技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户。

中国传媒大学李煜副教授慕名前来参与本次讲座,并从其个人对中国无线电事业的研究心得、目前中国无线电事业发展史料的搜集整理状况以及传媒信息统计等方面与雷震博士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此外,雷震博士还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刘晓、苏湛等老师就讲座中涉及到的若干具体细节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温菲,图/温菲】

【主讲人简介】

雷震(John Alekna),男,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年轻的中国现代史研究者。2010年,于达特茅斯学院取得国际关系学士学位。2014年,于牛津大学取得中国现代史硕士学位。2017-2018年,受富布莱特基金赞助,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活动,就无线电技术与中国社会开展了细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