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第8期报道:科学知识的民主问题

  • 何涓
  • 创建时间: 2016-05-31
  • 1720

2016527日上午九点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第8期在中关村校区S106教室如期开讲。本次由国科大人文学院尚智丛教授带来以“科学知识的民主问题”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国科大人文学院孙小淳教授主持。

 

首先,尚教授梳理了相关概念。通过对民主、知识民主概念的递进分析,使得听众对科学知识民主内涵及定义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尚教授指出,民主在此指一种群体决策方法,它以群体成员的平等参与为特征。而科学知识民主则是在当代具有情境化、跨学科、异质性与网络型等特征的科学知识生产和运用过程中,各参与者的主张表达、磋商和共识的形成。

接着,尚教授从四个方面对科学知识民主产生的背景作了系统介绍。第一,科学知识的绝对客观性及其批判。通过列举分析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到文艺复兴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知识客观性的表述,尚教授认为:无论哪一种涵义,知识的客观性都表达出一种共有的认识——指不同的人达成了共识,是人们对一致性的追求,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目标。而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归纳推理的有效性、观察的中立性和科学共同体的传统规范受到激烈批判,因此科学知识的绝对客观性受到质疑。第二,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变化产生的问题。这包括科学知识生产中的信任问题、科学知识生产的可重复性问题,公众和政府对科学知识生产的参与问题。第三,科学知识应用效果不确定性产生的挑战。第四,民主要求的不断提升。

 

随后,尚教授讨论了科学知识民主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发展路径。第一,哲学认识论发展路径,以库恩、布鲁尔、拉图尔等以代表人物;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路径,以“参与研究”为新的研究模式;第三,公共治理发展路径,以公共治理模式的演进、信任危机的产生、知识治理的研究为特点。

最后,尚教授探讨了公共决策中的知识民主——公共知识生产。他以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种植为案例,分析了公共知识的特征,影响公共知识的因素,公共知识生产的机制、动机等问题。尚教授进一步考察了中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决策相关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的演变,阐述了中国知识民主的进程。他指出,在该案例中,知识民主进程经历了科学家主导、政治家主导、科学与政治共同参与、公众非制度性参与四个阶段,并提出改革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促进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的科学知识民主发展的建议。

在讲座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尚教授还对“中国传统知识”、“中国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态度”等相关问题做了详细回答。

 

【文/谈冉,图/何涓】

主讲人简介:

尚智丛,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自然辩证法研究》执行主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在科学认识论、科学与社会互动等领域造诣笃深,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曾获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战略研究突出贡献奖励、200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