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师生助力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四届社科普及周活动

  • 文/邓华萍
  • 创建时间: 2025-09-17
  • 13

2025年9月12日至16日,以“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及西城区第十四届社会科学普及周”为主题的盛大活动在北京大观园圆满举行。西城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围绕“赓续中华文脉 繁荣首都社科 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这一核心主题,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罗兴波教授作为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积极搭建人文学院师生与西城区社科联的协作的桥梁,助力首都社科普及工作。在罗院长的带动下,人文学院师生不仅为“西城社科联”公众号提供了20篇科普文章,还深度参与了西城区第十四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我院逻辑学专业张立英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了本次展览活动的10张逻辑学海报,并带领学生精心策划了“开启智慧之门之逻辑小常识”现场互动环节。该环节主要包含三个逻辑游戏,分别是“逻辑门”“泥孩谜题”及“巴什博弈”,本次社科普及周的5天里,我院共有9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现场互动活动。该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参与,其中生动有趣的道具受到了很多小朋友们的喜欢,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首日便有近200个家庭投身于逻辑小游戏的互动体验。

 

 社科普及周“逻辑小常识”活动现场

在社科普及周活动现场,人文学院李斌同学主导设计的逻辑学教学关卡系列海报,以一只机智的逻辑猫作为引导,带领“逻辑解谜者”探索奇妙的逻辑世界。教学关卡共设有八关,参与者须穿越层层的逻辑迷宫,沿途解析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谜题,以便抵达逻辑门的终点。

 

“逻辑学教学关卡讲解中

“逻辑小常识”现场互动环节的第一项活动是以经典逻辑联结词为核心的互动式游戏,名为“逻辑门”。我院师生精心设计了“与门”“非门”及“或门”等趣味性道具,旨在让参与者对逻辑学知识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该游戏邀请两位以上玩家参与,玩家被随机分配到“1”或“0”角色,随后玩家遵循“与门”“或门”和“非门”的规则进行闯关。此游戏吸引了众多家长及儿童参与,部分儿童坚持多次闯关,其中一名七岁的小男孩甚至能够自主分析逻辑规则,充分表达了对这一游戏的喜爱。该活动旨在通过参与者在“逻辑门”选择中的条件判断,深化其对“与”“或”“非”逻辑算子及其逻辑规则的理解。



“逻辑门”活动进行中

“逻辑小常识”现场互动环节的第二项活动名为“泥孩谜题”。在该活动中,每轮至少邀请两名参与者,通过在其后背贴颜色贴纸,模拟“泥孩谜题”的情境,以游戏的形式促使参与者对动态认知等问题形成初步的思考。该游戏深受小朋友及中小学生的喜爱,他们热情组队参与“泥孩谜题”的推理,活动现场可频繁听到孩子们发出“这个游戏真好玩,还想再玩一次”的感慨。同时,许多叔叔阿姨也对此活动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加入游戏体验之中。在我院师生的引导与协助下,玩家通过相互观察、等待及排除,在每轮活动中最终得出关于自身的有效结论。本活动旨在引导参与者运用等待与排除策略,总结此类问题的答案,进而加深其对公共知识与普遍知识的理解。



 

“泥孩谜题”活动进行中

“逻辑小常识”现场互动环节的第三项活动是一场经典的策略性游戏,名为“巴什博弈”。该游戏邀请两位玩家直接进行“博弈”,共设有n颗石子,每位玩家在每一轮中可取走1至m颗石子,率先取尽石子的玩家在此次“博弈”中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市民朋友们热情参与,既可以看到孩童间的对弈场景,也可以看到家长与子女间的“博弈”互动。诸多家长在亲历“博弈”过程之后,普遍表达了“这游戏确实很有趣,回家后还要陪孩子一起玩”的共鸣。通过“巴什博弈”,参与者不仅能体验到运用逻辑推理的乐趣,更有助于促进亲子间的良性互动。本活动旨在通过探讨取走不同数量石子与游戏胜负之间的关联,深化参与者对胜负策略的理解,进而提升其策略规划能力。

 

“巴什博弈”活动进行中

“原来逻辑学可以这么有趣!”一名中学生参与互动体验后不禁感叹。“我们可以在游戏中理解复杂的逻辑概念,这种科普形式真的很棒!”本次活动赢得了众多参与者的肯定与青睐。在“逻辑小常识”的互动过程中,参与者不仅能够增进对逻辑学的认知,还能加深其对“与”“或”“非”逻辑运算符、等待策略、公共知识以及胜负策略的深入理解,从而培育出一定的逻辑推理及策略规划能力。

   在人文学院师生以及西城区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协同合作之下,此次活动得以圆满落幕。


 

参与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的部分人文学院学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