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集体凝聚力,弘扬爱党爱国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2025年5月18日,人文学院2024党支部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与科学家博物馆参观主题党日活动。
当日下午1时许,同学们进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始参观游览。展览内容丰富,翔实而厚重,一幅中华民族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宏伟画卷随之徐徐铺陈开来: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叩开了紧闭的国门,使中国的土地和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肩负起天下的兴亡,探索救国图存的真理,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赢得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稳步向着伟大复兴迈步前进
图1 中国共产党党史博物馆合影
一份份书面文件档案,音视频资料,珍贵实物将大家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革命先辈们火热激情与理想信念的烁烁光辉如在眼前。同学们沉浸在时间长河中,重温这段曲折坎坷而意义深远的历史之路,不时停留在展柜前久久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由此,同学们更加意识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做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将个人所学融入时代大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
随后,同学们抵达科学家博物馆,首先由宣传委员吴文静同志为大家讲述"传承科学家精神 "为主题的党课。吴文静同志从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的重要论断出发,系统阐述了科学家精神的六大内涵,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感人的事例,生动展现了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等老一辈科学家在"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攻关中展现出的爱国奉献、勇攀高峰、严谨治学的崇高品格。她特别讲述了"中国居里夫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回国、潜心科研数十载的感人事迹,强调新时代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科学家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品质。带领同学们感悟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严谨治学的崇高品格,号召青年学子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2 宣传委员吴文静同志讲党课
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探索之旅即刻开启:在"御风执炬 量天穹——庄逢甘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同学们通过数百件珍贵照片、手稿、试验报告等实物,追溯这位航天泰斗的科研报国历程,展览以"传承家风、学有所成""科研报国、献身航天"等七大板块,结合风洞场景还原与无人机互动体验,生动再现庄逢甘构筑学科体系、推动学术交流的传奇一生。"‘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工程师主题展"则通过"跨越山海,硕果累累""扎根丝路,共绘蓝图"等三个部分,多维度展现中国工程师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技术突破与人文情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生》主题特展《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以声音、影像与沉浸式互动,呈现共和国科技先驱"心怀家国、甘为人梯"的崇高风范。"告别铅与火——王选生平事迹展"以50余件展品、120余幅图片,再现王选带领团队实现中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的辉煌历程。"惟愿一生成一事——纪念朱光亚诞辰100周年专题展"首次展出大量珍贵手稿,同学们翻阅复制件,近距离感受"众帅之帅"的大家风范。此外,"共和国脊梁"馆藏精品展汇集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实物与图片,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攀高峰的精神品格。
图3同学们体验“铅字排版”
回程路上,组织委员李斌同志结合参观内容讲述“如玉光亚,温润有声”党课。他以朱光亚院士诞辰100周年为契机,深情讲述了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报国事迹。会上重点研读了朱光亚1950年在《留美学生通讯》发表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信中"祖国在召唤我们"的铿锵誓言和"把血汗洒在祖国土地上"的赤子情怀,生动诠释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精神内核。李斌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勇担使命。各位同志通过重温朱光亚院士从西南联大求学、赴美深造到毅然归国奉献的历程,深刻体悟到老一辈科学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崇高品格。
图4 组织委员李斌同志讲党课
此次"观党史峥嵘,悟科学求索"联合参观活动,以沉浸式学习实现了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的同频共振。当百年党史的壮阔画卷与科学家群体的报国足迹交相辉映,同学们既触摸到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精神血脉,也感受到科技工作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智慧力量。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人文学院2024党支部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史铸魂、以科学明志,在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锤炼本领,在体悟"国之大者"中砥砺担当,让青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既葆有人文情怀的温暖底色,更绽放科技强国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