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337.5&&0&&d81a4974-2cd6-4c40-86ab-52b83fd82b43
尚智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5月出生,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内蒙古大学讲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
尚智丛同志长期奋斗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研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一线,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的各项奖励14项。
一、夯实思想基础,培育时代新人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尚智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08-2012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狠抓党建与思政工作。卸任后,他仍然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多次承担党课讲授工作。2022年,他面向人文学院全体师生党员讲授《深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详细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与制度优越性。报告获得党员同志的一致好评。2020年11月28日正值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他参加青年学生们组织的学习竞赛活动,并发表《恩格斯的精神遗产》报告,有力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
他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要求,师德高尚,师风严谨,恪守学术道德,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者风范。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学术见解,启迪学生。他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和素质课教学之中。他所开设的课程《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政治与权力》和《自然辩证法概论》深受学生欢迎。疫情期间,他以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批判国际上各种“疫情政治化”言论和“中国威胁论”。他将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写成案例《以时代为观照,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获得2022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四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二等奖。
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博硕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已走上领导岗位,或任职各大学重要学术岗位。2017年,博士生冯础因其科普作品《科学家带你去探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佩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2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以及“领雁银奖”(2020年)。
二、坚持“两个结合”,探讨时代课题
尚智丛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学科的领军学者,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8项。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跨入知识社会,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科学技术与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紧密相关。他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关研究项目,成果《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的分析》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年)。他还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知识的民主问题研究》,在分析全球知识民主思潮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调查研究,阐述了当前我国知识民主的实践原则与程序,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出理论贡献。
2018年,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他与哈佛大学贾萨诺夫教授合作,翻译出版国际上广有影响的著作《发明的伦理:技术与人类未来》,既加强了中美学者的相互理解,也促进了我国的科技伦理治理。
三、深入社会实践,为国建言献策
尚智丛同志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他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提出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的经济社会意义。他结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展的历史,深入档案调研和重要人物访谈,分析国家目标对科学的引导以及科学服务国家目标的效用。他立足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提出:大科学装置带动科学极地形成,科学极地驱动区域经济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从而建设科学城市与创新极地。建议递交国家相关部门,引起关注。他应邀参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的战略研究,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调研咨询工作。
他积极参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承担中国科学院相关调研项目,提出建立博士生创新基金,加强博士论文创新工作支持力度等建议,为中国科学院人才建设所借鉴。他还积极参与中国科协老科技工作者调研工作及中国科协的“双创政策”评估工作,为中国科技发展建言献策,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2002年4月以来,他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领导工作,领导和组织《自然辩证法名词》(第2版)审定工作及全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事业发展。
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他向国外同行学者大力宣传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示我国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