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人文学院党委人文社科教工党支部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王大洲教授以“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看中国式工程现代化”为主题讲党课。本次活动由人文社科教工党支部书记范杰同志主持,人文社科教工党支部全体教工党员和人文学院科技哲学博士生党支部、人文学院高年级硕士生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参与学习。
王大洲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概况。他谈到,北京新机场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酝酿了,但直到2004年才正式开始选址工作,2009年确定选址大兴。大兴机场建设周期长达10年,从2010年开始规划设计,2014年开工建设,2019年6月竣工,9月25日投运。作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具有社会影响大、工程体量大、投资规模大、工程任务复杂、工期紧迫、协调难度大等特征。为此,大兴机场建设采用了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加以保障。基于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以及严格的进度管控、质量管控、安全管控和财务管控,成就了“四个工程”——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建成了“四型机场”——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大兴机场的高标准建设体现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包括问题导向的大型复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多层次统筹协调机制、四元耦合的大型复杂交通枢纽工程建设运筹进度动态总控、全寿命期的绿色机场建设程序与标准、创新性的规划布局方案、安全可靠的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飞机地面专用新型空调系统、飞行区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等等。
随后,王大洲基于大兴机场建设实践提出并讨论了中国式工程现代化问题。他认为,工程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集中体现,而以重大工程为抓手拉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式工程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他看来,中国式工程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以重大工程驱动科技创新,形成以我为主、海纳百川、集成创新的发展格局;中国式工程现代化的第二个特征是扎根中国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到重大工程为了人民,重大工程依靠人民,致力于形成和谐的“工程共同体”,而各级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式工程现代化的第三个特征是基于开放包容理念构建工程生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包容性设计,形成自然、人、技术和制度的彼此“转译”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第四个特征是各级党组织在重大工程治理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特别是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形成更加强烈的“自律意识”和“共同体意识”,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和工程治理的有效性;中国式工程现代化的第五个特征是在工程实践中善于迭代学习、敢于自我革命,从而形成了不断超越自我的进步态势。
党课结束后,与会党员就中国式工程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大兴机场建设的具体细节、党建在大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大兴机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党课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