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青春心向党,致敬、学习“党史中的年轻人”!

人文学院高年级硕士生党支部开展暑假主题党日活动

  • 人文学院高年级硕士生党支部
  • 创建时间: 2021-09-22
  • 11545

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人文学院高年级硕士生党支部在暑假期间开展了“党史中的年轻人”专题学习活动。百年党史中,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怀着一腔热血,投入救亡图存、建设祖国、改革创新的事业中,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


活动发布后,党支部的同学认真自主学习,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下展示部分同学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罗紫薇:女界光明——向警予

向警予(1895~1928)在21岁的年纪,在这个当代人还懵懵懂懂的年纪,就有着“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远大抱负。她作为学堂校长,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她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文件,发表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提出“反对女性就业歧视”、“支持离婚自由”等观点,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为妇女解放奋斗一生,如今我国妇女们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待遇,都与向警予息息相关,她为所有妇女努力着,让大家能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年轻的向警予,一个人勇敢地跑到军阀家里退婚,与在豆腐厂打工的蔡和森恋爱,不做衣食无忧的将军姨太太,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腔热情,一份勇敢,一种信念,她是党史里的年轻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前辈。


蒋姊宣:认识向警予

向警予(1895-1928)愿你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在那个年代,她不做姨太太,而嫁给了豆腐工蔡和森。她敢于挑战吃人的封建礼教,发誓要打破“女性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局面,提出“反对女性就业歧视”、“支持离婚自由”、“男女同工同酬”等等主张。在那个缺乏工人权益的时代,有许多从农村被拐骗到工厂的14-18岁的姑娘,她们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资却少得可怜,还不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完全是包工头和血汗工厂的奴隶。向警予带领她们进行罢工,争取权益。1927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主动向党组织请求留在最危险的武汉坚持地下斗争,一年后不幸被捕。向警予一生为工人权利奔波,为了没有剥削的社会环境而斗争。她是勇敢的烈士,劳动人民的英雄!

朱琳琳:认识赵一曼

穿红衣,骑白马,让日本人闻风丧胆--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她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东北,率领着抗日游击队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1935年,她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负伤被俘。日军对她动用电刑等种种令人发指的酷刑,也没能让她投降,种种酷刑,令人发指,不忍卒读。次年,赵一曼被杀害,年仅31岁。伟大的人,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她为伟大的事业而英勇就义,作为新世纪的年青一代要珍惜这份意志与坚毅,继续为国家而奋斗!她是党史里的年轻人,是值得新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韩煦:没派头的翩翩公子—陈延年

陈延年(1898-1927)的父亲是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但是他既不“拼爹”也拒绝了祖母接济,带着弟弟半工半读,最后一起考入震旦大学。1924年,26岁的陈延年从从法国留学回来,海归和高知的光环笼罩着他,更有显赫的家庭。但是他没有端起架子做公子哥,时任广东区委书记的他选择走到人民群众中去,穿工人服,与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学习拉黄包车,和普通百姓打成一片。

他的“倔强”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赴死时大喊: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以极残忍的方式砍死,就义时年仅29岁。流尽的鲜血在向党和人民诉说着最后的忠诚。

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向陈延年一样,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要坚定的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坚定意识,对党和人民极尽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豆扬:以己之力,延家国之年岁——陈延年

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我知道了陈延年(1898—1927)。29岁,花一般的年纪,陈延年毕生追寻真理、视死如归,让我深受震撼,感受到了青年之力量,陈延年的精神穿越时间,仍激励着现在的年轻人。

陈延年,安徽怀宁人,生于1898年,陈独秀长子。1915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同弟弟陈乔年一起来到上海读书。1919年12月,陈延年与陈乔年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陈延年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

1926年,时年28岁的陈延年曾经说过:“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地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1927年6月,党中央决定任命陈延年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不顾危险,坚持斗争,在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后,即便敌人用尽酷刑,始终保持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陈延年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29年,却极其壮丽。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人民心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但他从不依靠家里,始终自立自强,这份刚毅、独立值得当代每个青年去学习。而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陈延年同志更是值得我学习、敬仰的青年榜样!

董则奥:《国际歌》因他传遍中国——瞿秋白

1920年,瞿秋白(1899-1935)作为记者远赴苏俄实地考察,当时的中国正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苦苦压迫下苦苦寻求民主出路。要救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非一句空话。这是当时包括瞿秋白在内的许多革命者眼前出现的新希望。他在俄期间,学会了俄文版的《国际歌》,1923年回国后开始翻译,他的译文浅白直接,普通劳工大众一听就懂。从此以后,英特纳雄耐尔的号角就响遍了全中国。

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不论是英雄,不论是天皇老帝,谁也解放不得我们,只靠我们自己”。今日中国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我们要向所有革命者们学习,致敬!

陈艳欣: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彭湃(1896—1929)作为出身大地主的农民运动领袖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却能摆脱阶级局限,以身作则,不仅抛弃了双层西式别墅、人均50位仆从等的奢侈的生活条件,还从自己开始革命,烧掉所有家中地契,从一个前程似锦的富二代变成烽火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家,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他的行为,在当年被人视为“疯子”,在今天来看,依旧充满人格的光辉。令人不仅感慨,每个时代都会有超脱时代和阶级局限的年轻人,出身并不代表一切,只有理想、信念才是人生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彭华:向左权同志学习

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模范将才——左权(1905-1942)

作为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年仅37岁的左权将军一生可歌可泣,其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不断激励着后人。出身于醴陵贫苦农民家庭的左权,从学生时代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过党领导下的社会研究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是一位信仰坚定的理想青年。1930年回国后持续为了党的事业奋斗在战场上,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为了指挥突围,拼死掩护彭德怀和大部队安全撤退,他血洒疆场,被日军炮弹击中牺牲。巍巍太行,见证了左权将军的千古浩气。左权只是党史上无数牺牲的八路军将士“符号样象征”,但他们的存在与奋斗却切实地曾照亮一个时代。

安致远:太行浩气传千古——左权

我的家乡有一座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青石建造的左权将军的陵墓就居于陵园的中部,1951年毛主席专程来到烈士陵园吊唁左权,并为陵园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 。

1942年5月,日军集中两万余人,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妄图一举剿灭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领导机关。5月23日,彭德怀发出总部撤离辽县麻田的指令。敌军的飞机在村庄、山沟上空盘旋侦察;空袭的同时,还在附近的山头猛攻。左权在指挥转移时,要求人员一定要保护好电台和机密材料,却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研究中心主任郝雪廷说:其实作为一个军事家,作为一个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留学生,他不知道当敌人轰炸的时候站到高处危险吗?其实他完全知道,可是他如此冒险,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安全、迅速又有序地撤离。

左权将军自苏联留学回国,整整12年,没有一日离开军队;在抗战5年中,没有一天离开过前线。他在炮火硝烟中度过了一生,为祖国和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如今他安眠于此,守望家国平安,他的精神却深种一代代人的心间。浩气长存,英雄不朽!

丁若愚:纪念左权同志

左权(1905-1942),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左权将军作为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除了其英勇事迹外,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繁忙的工作之外,左权坚持学习钻研军事教材、研究中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等。他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每一场战役写出总结经验,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被作为部队训练的教材。

后来,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其牺牲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如今,作为太行山地区的年轻人,我愿意向左权将军学习,传承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


刘晋国:认识左权同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每一位英雄都有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1905–1942),他的一生,表面的刚毅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而心底的柔软是妻子与女儿。他把思念写在家书中,他知道一生亏欠,无法弥补母亲与妻子,但他仍奔赴战场,长期坚守阵地,杀敌抗日,因为他也知道,他是为了更多的母亲和妻子。他用生命守护中国大地,敌人当前,他也肩负责任,即使牺牲,也要战到最后。他用生命守护中国大地,左权县是对他的纪念,《左权将军之歌》也是对他的歌颂,不会忘记,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中国英雄,不会忘记那个时代,不会忘记那个时代的“年轻人”。

郑小兰:捐躯赴国难,千秋尚凛然--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展现出极强的爱国情怀。抗日战争中,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杨靖宇将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杨靖宇将军为打击侵略者,为民族解放血洒疆场,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杨靖宇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寇血战,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他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气概,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

王晓琪:认识方志敏

方志敏(1899-1935)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他一生清贫,以身作则,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他毫无畏惧:“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他带领贫苦人民发动了“漆工暴动”“弋横起义”,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即便在生死关头,他仍坚定不移。他的日常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信念之坚定是我们看齐的标准,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共产主义的事业和人民,为我们树立起信仰的丰碑。

吴瑾欣:以身许国“美髯公”——王尔琢

1924年,王尔琢(1903 -1928)考入黄埔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随军作战。南昌起义失败后,军心摇动,王尔琢蓄须明志——革命一天不成功,就一天不剃头不刮胡子。井冈山会师后,25岁的王尔琢就任红四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是工农红军中最年轻的参谋长。当时的28团素质高、战斗强,是红四军的“老根儿”,王尔琢不负所托,把28团训练成了一支“飞兵团”。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

在王尔琢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心痛万分,写下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有人说,如果王尔琢没那么早牺牲,凭他的军事才能,肯定可以建立更大的功绩。王尔琢把一腔热血献给革命,他的一生就像中共党史上划过的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

王天祥:向江竹筠同志学习

江竹筠1920年生于四川省自贡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时,江竹筠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入党后,江竹筠同志酷爱马列主义理论,向往革命圣地延安。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渣滓洞的难友们对她的英勇无畏表示了无限的崇敬:“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曹思和为革命保留了火种——卢德铭

卢德铭(1905-1927)“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虽然在党史学习过程当中早有听闻过卢德铭烈士的名字,但真正进一步学习过他的事迹之后,我不禁为之震撼。卢德铭于1923年考入成都公学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于1924年投考黄埔军校,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典礼上称赞:“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大家要以卢德铭为楷模。”后卢德铭又屡次在数次战役中立功。年轻的陆德铭对革命始终饱含热忱,认为:“要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只有靠枪杆子的实力才行。”革命让他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年仅22岁的秋收起义总指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将才,为了掩护部队而壮烈牺牲,但却为中国人民革命史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作出巨大贡献。这就是卢德铭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就是党史中永远年轻的人。

郑涵:黎明前“夜空中最亮的星”——李白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是中共党员、上海地下党联络员李白。他曾参加秋收起义、长征等,在抗日战争中曾经被捕后经党组织解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29日深夜,李白秘密向党中央发送了一份绝密的国民党长江防御情报,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被捕后,他经受住高官厚禄的利诱,面对酷刑的逼供时始终顽强抗敌,不泄露半点组织的信息。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为了党的利益,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不禁让人感慨“中国青年铁骨铮铮”!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我们新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背负起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百折不挠,不断向前。

杨可鑫:向夏明翰同志学习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祖籍湖南衡山县,1900年出生。夏明翰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酷爱读书。1917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接触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声援五四运动的爱国宣传活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8年,年仅28岁的夏明翰,在身陷牢狱后仍坚贞不屈,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发出“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迈誓言,更是在英勇就义前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千古绝唱。夏明翰英勇就义,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留下的那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刘思扬:认识恽代英同志

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恽代英被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他机智地化名为“王作林”,近一年都没有暴露。在狱中,恽代英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编写了解释共产党十大政纲的通俗读本,向其他狱友讲述南昌起义的过程和经验。“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是恽代英一生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他把自己这份“牺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的家国情怀,化作了革命的磷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除了党员之外,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也积极参与专题学习和《革命者》的观影讨论。


牟砚堂:向吴焕先同志学习

吴焕先(1907-1935)吴焕先是一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在家乡组织了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1927年1月,吴焕先带领革命红学领导农民群众抢土豪劣绅发起年关借粮斗争。9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领导当地农民群众前期9月暴动,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极强的领导能力,是党的重要骨干成员。1930年4月任中共鄂豫皖特约委员,黄安县委书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之后,他担任了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司令员。他表现出了杰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几天时间就把军部等几个部队7000余人组织起来。即使是在国民党重兵清剿、苏区大部分丧失的严峻情势下,他依旧临危不乱,采取迂回突袭等战术,取得了郭家河等多场战斗的胜利。天妒英才,1935年8月,吴焕先在甘肃泾川四坡村南渡汭河时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埋伏,为抢占制高点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的吴焕先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建设,重建了红军二十五军,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然的决定进入甘肃境内,威胁了敌人后方,为迎接党中央做出了巨大贡献。年纪尚轻的吴焕先在大事决断时却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同时骁勇善战,不怯战。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为党扫除了前进的障碍,为我们树立起了伟大的学习榜样,为革命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革命者》观影感想


吴晓斌:以前只知道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却没能了解他的一生,通过这次观影,走进了他的生平,了解了他的事迹。电影以蒙太奇的手法把他受刑前的最后时光与他所做的事迹交织在一起,简单的几个片段,让人感受到他为中国寻求出路,组织劳苦大众反抗反动统治的勇敢与执着精神。介绍了他对张作霖、蒋介石的震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建立及发展的作用。观其一生,思之怆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上下求索,为了中国革命敢于牺牲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守常先生,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吴紫露: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者》这部影片将过去的屈辱历史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这部电影以李大钊先生的革命历程为路线,带我们深入了解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寻求救国之路,他孤身前往日本,结实了革命志士。他走进了最底层的群众之中,激起了工人阶层的反抗斗志;他在学校里任教,点燃了学生们的卫国之心。大钊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他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的品质为我们树立的伟大的榜样,时刻激励着后世!


郭晗:《革命者》影片以李大钊先生为主线,讲述了一位先驱者的觉悟和决绝。为了寻找救国之路,他孤身前往日本留学,结识了章士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寻找救国之路,献出了他38岁的伟大生命。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和平安定,不愁吃穿,这是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斗、前赴后继的结果,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奋发图强,以各位革命先烈为榜样,为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达:影片利用非线性叙事技巧,从守常先生就义前38小时的倒计时开始,用插叙加倒叙方法,通过不同人物视角将我带入到风起云涌的历史瞬间,感受到了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处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习先生之精神,浚发知识,陶养性灵,成为具有实践精神的知识分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陈明坦:观看电影后,我被李大钊先生的精神深深感染。我们一直在讲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点上,李大钊先生真正做到了!他无私无畏,为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呼吁呐喊,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冲锋在第一线,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共产党员应该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袁燕:《革命者》讲述了1912-1927年间,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怀抱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启发民智,带领大家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影片看完,我深受感动和震撼,李大钊先生的也在我心中有了完整丰满的形象。一个有才却不自视甚高的人,一个爱书又慷慨之人,一个懂得反抗、一心为国为民之人,一个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牺牲引领众人走向光明的人。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的“李大钊”们,才换来今日之中国。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希望永远带着这些英烈的爱国之心,为现在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永军:《革命者》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李大钊先生一生光荣的革命经历,在李大钊先生生命的最后,他就像火种一样点燃了近代中国的革命之火,将火星撒往各地,引领着无数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建设新的中国而努力奋斗着,最后形成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的艰难探索,就没有今日之中国。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展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向先辈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