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工程 | 《茶叶知多少》——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科普讲座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
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科普讲座”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成功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逻辑学硕士研究生邓华萍担任主讲人,科普题目为《茶叶知多少》,从小小的茶叶出发,让同学们了解到茶叶的故事和中国的茶文化。
邓华萍首先用《茶经》中对茶的描述“啜苦咽甘,茶也”引入课程,带着大家一起全面地去了解茶的故事。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就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相传茶起源于上古神农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制茶工艺和茶叶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逐渐形成了基本的六大茶类—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
邓华萍主要介绍了茶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过程。茶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时代,汉代是茶文化的早期发展阶段,西汉时期人们在茶叶汤中添加各种调料混在一起,主要采用煮茶法。茶在唐朝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唐代出现饼茶和串茶,与汉代煮茶法不同,唐代主要采用煎茶法。在宋代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出现做工精巧的“龙凤团茶”,而且在朝仪中增加茶礼,在婚嫁中引入茶仪。宋代的“点茶法”十分盛行。明代出现了茶文化的历史改革。明太祖下旨废除团饼茶,直接将茶叶烘焙变成散茶,采用冲泡法。清代茶文化完成从鼎盛走向顶级的转化。以散茶为主要形式,用盖碗饮茶,形成了基本的六大茶类和花茶。茶叶在新时代转变成了新的方式,出现了袋泡茶、速溶茶珍和棒棒茶。
接着介绍了茶的分类和地区分布。根据不同的标准,茶叶的分类不同。茶叶的分类标准主要有:茶的颜色、茶的发酵程度、茶焙火程度以及采茶的季节。按照茶的颜色可以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这是基本的六大茶类。茶的特点与加工方式也不同。按照茶的焙火程度可以分为:生茶、半熟茶和熟茶。按照采茶的季节也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主要有四大茶区。华南茶区主要生产红茶、青茶。西南茶区主要生产红茶、绿茶。江南茶区以发展红茶、绿茶为主,青茶为辅。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最后了解了茶的功效以及国际茶日。喝茶主要可以提神醒脑、消炎抑菌、消脂减肥、抑制心血管疾病、清热解毒,还可以防止龋齿生成,有利于口腔卫生。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经过本次的科普课程,大家都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希望能深化茶文化交融共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