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举办“当代科技与社会论坛”

  • 创建时间: 2010-06-03

 

 

 

5月16日上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主办的首届“当代科技与社会论坛”在玉泉路园区行政楼隆重召开,这是中科院研究生院首次以科技与社会相结合的形式举办论坛,以“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与决策”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科学家、新闻媒体代表同聚一堂,分析了转基因发起至今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共议转基因的发展与机遇,为解决风险的问题献计献策。论坛先由发起人肖显静教授主持,并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研处处长乔从峰致辞。

 

人文学院肖显静教授首先向到场嘉宾、老师及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分析当今科技对社会正反两方面作用,并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背景。从学术角度来讲,大部分科学家已经接受转基因生物,但它存在着自身特殊的风险。这不单是学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所以还要从社会角度分析。他介绍说,粮食的安全、后代的安全、健康的推广是老百姓对转基因普遍关注的话题。他还强调这次论坛的特色之一是人员组成的跨学科性,既有科学研究者参与,又有社会人文学者参加,这也是召开论坛的初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需要理性的学术的对话。

 

乔从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科学已经渗入各个领域,科学的成果开始广泛影响公众的生活,科学家有责任把成果向公众传播,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流。通过论坛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进而影响科学素养,他对人文论坛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他以个人观点说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科学上能做到的并不一定是社会需要的,科学家要允许社会提出问题,这个观点深受现场与会人员好评。

 

论坛的第一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局处长王澍、科技政策专业博导樊春良、经济学教授白益明、环境伦理学教授杨通进、雷毅、科技传播教授田松、文化学者刘仰、科技哲学教授段伟文分别发言。樊春良认为从政策方面,当今社会需要一个平台作为正式渠道来扩大公众参与。雷毅则明确指出转基因是必须要转的,因为它对粮食的生产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但针对风险,政府等部门要负起责任。田松又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动了现场气氛,并举出生动朴实的例子便于我们理解。这些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从哲学、伦理、政策等多角度,为我们全方位地了解转基因技术提供了巨大帮助。由刘仰教授的发言而展开的深入对话环节成为本阶段活动的高潮。段教授提出的质疑促使各方学者以及部分媒体和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科学与人文、理性与非理性展开一次激烈的碰撞,使得会场气氛热烈高涨。之后,大家基本达成共识。

 

在论坛的间歇,可以看到许多原本素不相识的学生也积极地讨论起转基因话题,很多同学表示,论坛本身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给不同领域的学生也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为未来交叉领域的合作做了良好的铺垫,也促进了同学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下午进行的论坛第二阶段,科技政策教授李真真、生态学教授蒋高明、科技哲学教授刘兵、蒋进松、肖显静、环保专家方立峰、环境哲学教授王延伟分别发言。对第一阶段的发言进一步补充了有建设性的观点。李真真从人们对新的技术总是抱着一种复杂的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肖显静也从哲学这个社会途径来深入分析通过“制造”生产的转基因生物具有更强的人工性、不稳定性,指出它的环境风险。而刘兵认为能够有今天的讨论就是我们科学的进步。蒋高明再次指出了转基因背后的利益问题,得到了现场代表的一致认可。而蒋劲松从现实问题出发,说明风险是概率的、不确定的,并且面对风险我们都有主观的感受,不能单看那些冷冰冰的数据。他还突出强调科学中缺乏“狗仔队”,科学需要变成人民的科学。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绿色和平组织方立峰作为NGO代表进行的发言,他告诉我们米粉、木瓜等食物也有些被转基因,并展示他亲自实地调查的结果。如此贴近生活的发言深受在场师生认同。与会媒体也积极提问,充分展现了转基因技术的社会热点性和影响力。这也激发了民间学者以及同学们的踊跃发言。

 

代表发言完毕,论坛发起人肖显静教授做最后总结,他认为这次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这种不仅仅具有学术的论坛虽然欠缺严谨性,但是也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氛围,给我们提供了很难搜集到的材料,促使我们更好地将科学人文相结合。也使得我们在科学问题上达成共识。肖老师阐明本期论坛最大的成果就是讨论出的一种不确定性,为下次讨论留出足够的余地,这是对固有真理的一种反思,有利于社会、科学的进步。他说:如今的科学已经同社会紧密联系到一起了,这就需要我们有新的科学观来证明原来的观念是错误的,也就是说需要一种后常规科学。同时科学与技术也是分不开的,科学已经不仅是工具,我们需要将它与技术一起回归自然、人文,这些应该进一步反思。

 

本次论坛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邀请的转基因科学家较少;现场讨论气氛浓厚,可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良好的掌控时间等,但是它最重要的是促进了不同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融合了各个单位的学术专长,加深了对彼此科研方向的了解,与会师生也表示,这是一次对转基因认识思想上的洗礼,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思考的重点和方向,更为我们加注了在科研道路上航行的驱动力。其深远意义不可估量。最后持续一天的“当代科技与人文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人文学院  田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