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杨正泽教授在国科大人文学院十周年院庆活动发表学术演讲

  • 创建时间: 2012-11-09
 

118日上午9:30在人文楼二楼会议室,台湾国立中兴大学昆虫学系教授杨正泽举行了题为“生物多样性的非物质启发——台湾俗俚谚语的昆虫学阐释”的学术报告。杨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昆虫分类学、昆虫声学、生物多样性保育、民俗生物学,对蟋蟀的生物系统分类成果发表于国内外期刊论文50篇以上。担任台湾“行政院”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蟋蟀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特展”顾问,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与兴大合办“鸣虫展”策展人。其主要研究以声音行为特征为基础的蟋蟀生物系统分类,被2008年国家地理频道拍成影片在166国播出。

杨教授根据上田荣太郎(1944)对台湾俚谚集缆所列的关于昆虫的俗谚语,由俗谚的韵脚及比喻,辅以成语典故或释意加以解说,按照昆虫类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反映了台湾地区以自然界生物,尤其是虫类为譬喻(metaphorproverb)的俗谚俚语中所包含的生物学信息。杨教授认为,由此俚谚集缆所列,加以现在生物学的解说可以看出,当时的表达是一种内敛有涵养、活泼戏谑、暧昧隐晦的沟通艺术,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前(pre-industry)的农业社会的一种次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民俗文化(folk culture)。杨教授指出,人类向自然界的生物学习产生在地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而解释也是由人的主观开始,譬喻、符号、形式化,以人的本身及生活经验的事物为出发点,因此很难避免拟人化,所以应当用共识的重复性为客观标准。原住民生态知识以生活为出发点再回到生活是另一种”科学”。全世界的人类不论其文化起源,却有相同的原始智慧,是一种文化、智慧传承的方式。台湾俗谚俚语是台湾早期独有的文化特色,也是一种民间的教育方式,玩味之余也值得传承保存,以彰显先人的文化特质。值得反思的是,由于卫生环境改善,使得一些这些堪称“民俗资源”的昆虫却被讨厌排除。人类已经无法了解原来的环境生态,失去警觉性,只能由文学及传统文化去了解当时的自然生态,应当从反省与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中将环境破坏减到最低。

杨教授强调,为了保存民俗文化,要重视民族生物在文化追本溯源中的重要性。重视对祖先智慧遗产如传统语言文化及其所承载的民族动物文化资源的关注,重视中华文化的延续、文化多样性的保存和民俗资源的永续利用。

讲座之后,杨正泽教授与人文学院师生和首都鸣虫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并期待与人文学院建立稳定的学术往来,开展有关中国传统生命文化资源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