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946报道:不可避免的和平——中美关系展望

  • 图文/张云昊
  • 创建时间: 2023-12-29
  • 2401

        2023年12月27日,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中央电视台CGTN评论员,苏州大学讲席教授高志凯博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带来明德讲堂M946期讲座。此次讲座也是人文学院45周年院庆系列讲座之一。讲座会场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学术厅。汪前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主持人汪前进教授

        在本次讲座中,高志凯博士向国科大学子们分享了自己对中美关系,特别是中美未来关系的看法。高博士曾在外交部担任翻译工作,与多位美国总统均有接触。他指出,中美关系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与我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近年的中美关系似乎陷入了僵局,中美关系“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发展?”“前景在哪?”的问题也愈发为人们所关注。针对以上问题,高博士的报告立足于对中美政治立场的把握,结合于自身的学术研究,为同学们对中美关系的理解提供了独到且立体的视角。

主讲人高志凯博士

        首先,高志凯博士介绍了旧金山峰会的始末,并基于这一峰会取得的成果给出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建议意见。他提醒大家,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旧金山的历史性峰会在形式与实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旧金山峰会后,中美双方所达成的共识仍有待进一步的落实。就此,高博士“希望拜登不要打破从里根总统以来每一任在任美国总统都访问中国的惯例和传统”,“希望促成中、美元首互相进行国事访问”。他认为,双方的国事访问将是中美关系下一步的重要举措;此外,高博士还指出,在旧金山峰会后中美双方重新恢复的军事通讯也是一个重要进展。然而,考虑到美国当前仍具有的反华态度,这一举措还不足以充分推动双方的接触。因此,高博士建议进一步促成中美两国海军之间的军舰互访。他相信,中美两国元首的相互国事访问及正常的军舰互访对于稳定中美关系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发展也有益处。

        其次,高志凯博士还深入分析了美国方面对中美关系的界定,并驳斥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及“竞争关系”。高博士指出,当前的美国以“三个C”,即合作(Cooperation)、竞争(Competition)及对抗(Confrontation),来界定中美关系。基于这一理论,美国方面认为中美关系当中同时存在着合作、竞争与对抗三个方面。然而,高博士认为,“三个C”的界定实际上模糊了中美之间朋友与敌人的界限,并进而造成了西方世界在界定我国上的混乱。因此,高博士强调,在处理中美关系上,应当尽可能做到知己知彼,即不仅明确我方对他方的看法,还要明确他方对我方的看法,也就是要求对方阐明所谓的“威胁”“挑战”“对抗”“敌对”。在高博士看来,我国的任何举动,在西方世界都有可能引起一些错觉,或令他们故意歪曲事实,或令他们诽谤我国。例如,立陶宛会将我国说成是他们的战略威胁;美国海军作战学院认为一带一路服务于海外军事基地的部署;英国的人工智能峰会中将我国视为竞争对手;德国在制定中国政策当中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等等。高博士指出,这些国家将中国视为“rival”(意有“对手”“情敌”及“可匹敌者”等)实际上要么过高估计了本国,要么过低估计了中国。事实上,高博士认为,无论是立陶宛、英国还是德国等国家,在其所担心的领域当中,都不足以称中国为他们的“rival”。而对于中美关系,高博士则批评了美国所主张的“小院高墙”理论,一方面上“小院”的限制是对美国人民最大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上以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随着时代的进步,“高墙”最终不会具有任何有效的防御功能。他指出,在当今世界,任何躲在墙后自寻安宁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这种行为也都是徒劳的。事实上,在高博士看来,中美之间应当慎言“竞争”一词。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在1974年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曾明确指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高博士表示,称霸既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也违背了中国在外交上对大国小国都一视同仁的态度与作风。在中美之间,应当避免一种“你死我活”或者“你活我死”的竞争,而应当推动一种“你信你的上帝;我拜我的佛(you god for you;my god for me)”的关系,即推动一种“你活我活”的良性关系发展。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军队领导、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上,中美双方都不必将自身的真理强加于对方;而在经济发展方面上,高博士以瑞典和挪威的经济发展历程为例,指出经济规模的发展此消彼长,不只受竞争关系影响,还受到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美双方的繁荣昌盛都不应建立在对方的衰败之上,真正的竞争关系也并不存在于中美之间。

讲座现场

        再次,高志凯博士还讲解了华为Mate 60 Pro的历史意义,并反驳了欧美所谓“脱钩(Decoupling)”或“去风险(Derisking)”的主张。高博士指出,华为Mate 60 Pro的公布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及光刻机禁运已然失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生产完全国产高端智能手机的国家;意味着我国在芯片、光刻机、硬件、软件、算法、AI等等领域内,都要“杀出一条血路”,正如华为所说“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还意味着美国技术封锁的失败。在这一背景下,高博士批驳了中欧之间所谓的竞争关系,他指出中欧双方同样不寻求对方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军队领导、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在经济发展方面却能够形成互补。高博士以荷兰ASML公司为例,提醒道:“当美国的敌人,十分危险;当美国的朋友,更加危险”。同时,在高博士看来,中美脱钩或中国与西方世界脱钩,就如同让地球与月亮脱钩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脱钩所带来的灾难是全世界都无法承受的。同样,高博士也批评了所谓的去风险。他认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于风险,人类社会只能加以“管理”,而无法“去除”。欧美各国将中国当做“风险”而去之,反而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风险。因此,高博士认为,当前我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向西方世界阐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风险。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应当致力于将中国的机遇最大化,将中国的风险最小化。

        最后,高志凯博士还点评了台湾局势、AUKUS及所谓的“债务陷阱”,批驳了美国方面所提出的谬论,并提出了“不可避免的和平(The Inevitable Peace)”这一观点。高博士指出,当前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不是什么”与“美国当权者自以为其是什么”之间存在着差距。他认为,当前美国不是上帝;不是全权或全能(plenipotentiary);不是太上皇;不是单极;不是至善至美;不是真理;更不垄断真理;不垄断“民主”。因此,高博士认为今天的欧洲各国应当摒弃“逢中必反,逢美必跟”的思维,应当形成具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和判断,在中美之间选择正确的一方。同时,高博士坚决反对了“中美必有一战”的谬论,他指出,以往的战争案例研究都聚焦于常规武器战争,其成果难以适用于中美这两个核大国之上。因此,中美之间,寻求霸权并非正道。高博士指出,“霸”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含有依仗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或他国的贬义。相反,中美之间“不可避免的和平”才是正道,双方的共存才是中美关系的未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博士呼吁肃清《中美必有一战》和《中国百年马拉松称霸》等西方研究的流毒,并提醒大家美国所提出的“印太”概念对“亚太”概念的篡改,前者旨在“搞分裂、离合、拉帮结派、搞新冷战”,后者则旨在“促和平、稳定、互联互通”。

        综上,高志凯博士指出,对中美关系的界定不能采用一种“夫妻关系”的论调,也不能用“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经贸关系是压舱石;是助推器”“围追堵截”“武大郎开店”“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话语来概括。因此,他提出了“冬妮娅·哈丁综合症(Tonya Harding Syndrome)”这一理论观点来形象地描述中美关系,冬妮娅·哈丁(Tonya Harding)曾是美国知名的花样滑冰运动员,但在1994年冬季奥运会中,为增加获胜机会,冬妮娅·哈丁的团队袭击了她的竞争对手南希·克里根(Nancy Kerrigan),这一事件在被曝出后对冬妮娅·哈丁本人的职业生涯及公共形象带来了毁灭性影响,并致使她被终身禁赛,受到法律和经济上的惩罚。高博士的“冬妮娅·哈丁综合症”实际上便是以冬妮娅·哈丁及其团队的所作所为来比喻美国方面对中美关系的界定。而区别于这种“冬妮娅·哈丁综合症”,高博士认为,中美之间,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存与共存(Live and Let Live)”。正如李强总理所指出的那样,“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当中受益”,“中美可以合作,中美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击对谁都没有好处”。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高博士认为中国应当在站稳脚跟,坚守准则,以不变应万变的同时,以变应变,随机应变,甚至主动引变。对于中国全面超越美国、中国夺取美国霸主地位这两大美国噩梦,高博士指出,一方面上中国应当向美国方面阐明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权利,剥夺中国人民的和平发展权利是最大的反人类罪;另一方面上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不会称霸,不会将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强加于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美国。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高博士也预测了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他认为由现在至2025年1月20日中美关系会每况愈下,由2025年1月20日至2029年1月20日这四年里中美关系会遇到惊涛骇浪,发生重大变化。但中长期来看,高博士对中美关系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在2029年至2033年期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以官方汇率计算)超过美国,中美关系会出现转折。届时,中美之间便将迎来不可避免的和平。

现场同学提问

        在报告后的交流问答环节中,一位来自物理科学学院的国科大学子提问道,“如何回应这样一种对“不可避免的和平”的质疑,即认为中国提倡“不可避免的和平”是因为和平仅仅对中国有利?”高博士的回答指出,首先,和平不仅对中国有利,还对美国以及全人类有利;其次,虽然美国方面认为中美之间必有一战,并认为越早开战越对美国有利,但中国可以令美国方面认识到战争的后果是其不可承担的。在这个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和平”不仅揭示了中美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关系,还考虑到中美战争会造成的不利后果。

        在报告后的交流问答环节中,一位来自物理科学学院的国科大学子提问道,“如何回应这样一种对“不可避免的和平”的质疑,即认为中国提倡“不可避免的和平”是因为和平仅仅对中国有利?”高博士的回答指出,首先,和平不仅对中国有利,还对美国以及全人类有利;其次,虽然美国方面认为中美之间必有一战,并认为越早开战越对美国有利,但中国可以令美国方面认识到战争的后果是其不可承担的。在这个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和平”不仅揭示了中美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关系,还考虑到中美战争会造成的不利后果。

        一位综合学院的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在2025年后,随着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学生们去往美国留学是否会面临潜在的风险;其二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是否可以从地缘角度上受到固有“基因”的影响。对于第一个问题,高博士认为中国留学生们应当抓住赴美留学的机会,并期望留学海外的学子们能够在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以钱学森等前辈为榜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对于第二个问题,高博士则指出,在国际关系上需要更为谨慎地使用“基因”一词。但高博士也相信,在地缘角度上,区别于西方文化与西方文明,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从未对周边民族及文化构成压迫,无论是日本、朝鲜、韩国还是越南,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都不是强迫性的,中国文化也不会因这些国家形成本民族文化而受到损伤。因此,正是基于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当今的中国应当是包罗万象且海纳百川的,中国文化是能够广泛吸纳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先进及优秀文化的。

        高志凯博士的报告及回答得到在场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国科大学子们热情洋溢的掌声中,明德讲堂M946讲座:不可避免的和平——中美关系展望就此落下了圆满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