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926报道:薪火相传铸丰碑——从“两弹一星”精神到科学家精神

  • 图文/张云昊
  • 创建时间: 2023-10-31
  • 661

        2023年10月26日,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任福君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带来明德讲堂M926期讲座。此次讲座同时也是人文学院45周年院庆系列讲座。任福君教授曾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调宣部部长、办公厅主任、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委会委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教授等职。本次报告设有主会场: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009,另设分会场: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3。雁栖湖与玉泉路两个校区的青年学子聆听了任教授的精彩报告。尚智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主讲人任福君教授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任福君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将“两弹一星”精神与中国科学家精神紧密联系起来:由“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到“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面的中国科学家精神;由科学救国至科教兴国,再到科学发展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共和国的脊梁”到新时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通过回顾众多“两弹一星”元勋及新中国科学家们的历程,任教授不仅为同学们深入解析了“两弹一星”精神及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还进一步揭示了两者之间的高度重合且承继发展的关系。此外,任教授介绍了采集工程、科学家主题科普丛书出版与宣传基地建设等科协所开展的工作,从而激励青年学生参与到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塑形铸魂事业当中。

讲座现场

        任福君教授着重向同学们分享了“两弹一星”元勋们及新中国科学家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彰显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钱学森一家的归国之路历经坎坷,钱学森个人虽遭到羁押、审查乃至监视,却坚定地返回祖国;导弹专家梁思礼院士等人在归国旅途中手绘新中国国旗;黄翠芬夫妇花光积蓄购买资料仪器,海上漂泊56天艰辛归国。有的故事表现出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机械工程专家沈鸿“奔向延安”,为革命事业带来了“马背工厂”;曾为中国留学生向美国政府据理力争的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在1981年提出了建设中国国家工程院的建议,为国家科学发展发挥了战略科学家的指导作用;荣获诺贝尔奖项的屠呦呦及其团队为疟疾治疗研究,在柬埔寨河水里打捞蚊子。还有的故事突显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年纪轻轻的周光召院士敢于挑战苏联专家权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科学见解;麻风病专家李桓英历经车祸事故康复后,不顾高龄仍坚持下乡普及防治麻风病知识,为麻烦病人治疗。

        此外,任教授还展示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的部分成果,其中便包括有何泽慧院士的书包,这个书包经过长期使用,已然有部分破损。任教授认为这样的采集工作突显出何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朴实本色,但对于新时代的科学家们来说,应当在多个领域上发光发热,应当在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同时,追求精神世界及物质世界两个方面上的成就。

讲座问答环节

        在讲座过程中,任福君教授亲切地与同学们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场同学踊跃回答了任教授提出的问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赢得了任教授及其他同学们的一致赞扬。

        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明德讲堂M926期讲座“薪火相传铸丰碑——从‘两弹一星’精神到科学家精神”就此落下圆满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