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893报道:走近德意志文化

  • 图文/杨子轩
  • 创建时间: 2023-04-27
  • 387

        2023年4月21日下午,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黄荣光教授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周海霞教授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07,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题目为《走近德意志文化》。本次讲座由黄荣光教授主持。

主讲人 周海霞教授

        讲座伊始,周老师首先向在场同学们表示了殷切的期盼,希望未来同学们有机会参加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并荣获诺奖殊荣。在关于德国文化与形象方面,周老师指出,一提到德国,首先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词就会是:理性、严谨、认真、守时、讲信誉、守规矩,等等。在历史上,德国还被誉为“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度”,诗人、学者层出不穷,歌德、席勒、海涅、托马斯·曼等人都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在德国人的生活中,文学、音乐、艺术和美食不可或缺,德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类各样的音乐会、美食节、艺术展,比如慕尼黑啤酒节、狂欢节等,处处都可以体现出德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随后,周老师对德国基本国情进行了介绍。德国为联邦制国家,共16个联邦州;面积约为35.7582万平方公里(云南省面积39.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千4百万;国庆日: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再统一日)。其高校与顶尖研究所有400余所,包括马普所、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莱布尼茨研究所、赫姆霍兹联合会等。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英语、德语、荷兰语等);德语为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顿、瑞士、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讲座现场

        再次,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德交流的情况。此前,曾有德国传教士,如汤若望、郭实腊、花之安、卫礼贤等作为“两个世界的使者”来华。而最早踏上德国土地的中国人,乃是广东人冯亚星和冯亚学,抵达德国的时间是1821年。陈阿太与三位太太也作为第一个旅欧中国家庭旅居德国(1852-1853)。赴德留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许多洋务运动的军事留学生。历史上留学德国的中国名人有:马君武、蔡元培、陈寅格、朱德、周恩来、傅斯年、季羡林、徐悲鸿等。中国留学生群体现为德国第一大外国留学生群体。
        在“德国文化面面观”部分,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华裔设计师刘扬的著作《东西相遇》,通过图像对比,同学们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中德文化差异。周老师展示了中德两国在三餐、淋浴时间、晒太阳、美的标准、胃疼时采取的方法、计数手势、学生学习时间、周日街景、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对比,对此同学们忍俊不禁。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中,周老师给出了关于跨文化交际的一些建议。周老师呼吁同学们意识到文化测量与定性都具有相对性,要避免不加反思地使用刻板印象,需要以平等与尊重的态度对待他者文化,以开放和学习的心态认知周围事物,要善于发现文化相通,相同/相似之处,而不要仅关注文化差异。周老师以饮食方面为例,介绍了中德两国的相同之处,如饺子、酸菜、茶品等。

提问与互动

主讲人介绍:
周海霞,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与教学重点为中德跨文化交流、德国教育。共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曾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外国语大学中青年卓越人才支持计划”。